衝擊恐不絕 聯匯制度大解構

中美關係持續惡化,美國更威脅取消香港特殊貿易地位,市場憂慮實行逾三十六年的港元與美元掛鈎聯繫匯率制度會因而受衝擊。香港究竟有多少外匯儲備「子彈」可以捍衞聯匯制度,其中運作如何?外儲與財政儲備又有何分別?

聯匯制度限港匯徘徊於7.75至7.85

香港的聯匯制度屬於貨幣發行局制度。在此之下,貨幣基礎的流量與存量須得到外匯儲備的十足支持。簡單而言,每次發行港元必須有等量的美元支持。現時三家發鈔銀行印發港幣,必須以1美元兌7.8港元的固定匯價,向金管局繳納美元,換取負債證明書作為發鈔準備。

在香港現行聯匯制度設計下,美元兌港元匯價被限於7.75至7.85水平浮動,最高及最低位分別稱為「強方兌換保證」和「弱方兌換保證」,並以7.8為強弱分界線,兩方各有500點子浮動範圍。當市場對港元的需求上升時,港元兌每美元匯價就會趨強,當觸發7.75的強方兌換保證時,金管局就會按銀行的要求,向市場賣出港元,反之亦然。

外匯儲備彈藥達3.4萬億港元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四月底的貨幣基礎為17,087億港元,而港府的外匯儲備則高達4,400多億美元,換算作港元,即有約34,100億港元可作彈藥,相當於貨幣基礎的兩倍,或相當於香港流通貨幣的6倍多,而香港的外匯儲備由外匯基金持有。

在香港,貨幣基礎的組成分為四大部分,包括負債證明書、政府發行的流通紙幣及硬幣、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以及總結餘。當金管局要「出手」時,就是向銀行買入或賣出港元,使總結餘減少或增加,從而影響港元利率的升跌,使港元匯率保持在兌換範圍內。

外匯基金表現左右香港庫房收入

在過去幾十年間,每當香港出現銀行不穩或金融危機,外匯基金就擔當着重要角色,市場形容為是銀行面臨危機時的「最後防線」。截至今年四月底,外匯基金總資產達40,960億港元。

值得留意的是,外匯基金首要作用是維持港元匯率穩定,其投資回報表現亦直接影響財政儲備,即庫房的收入,即是派唔派到糖、或者派到幾多,都要看外匯基金有無錢賺。

單是外匯基金的季度表現,不會左右政府該年度為市民提供福利的能力,因庫房收入的計算方法,是參考過去6年外匯基金的移動平均回報率,財政儲備可分攤外匯基金「投資組合」的收益。另外,外匯基金的投資準則有嚴格限制,不會因金融市場大幅波動而輸光香港「身家」。

外匯儲備能撥作財政儲備?

社會不時有意見認為,外匯基金的儲備足夠,促請政府從外匯基金調撥資源予公共開支,以紓民困。事實上,根據《外匯基金條例》,財政司司長無疑有權把外匯基金轉撥入政府一般收入內,惟大前提是不能影響外匯基金的原有目的。由於香港屬小規模開放型經濟體系,難以在環球波動市中獨善其身,隨着金融體系愈益複雜,愈需龐大的外匯基金作為後盾。

過去有否動用過外匯儲備?

金管局曾於九八年破天荒入市「打大鱷」,政府動用逾千億元外匯儲備買入港股,擊退炒家。

不過,現時香港股市規模較當年大升逾十倍,以如今規模,假若金融體系再受攻擊,救市資金需以萬億元計算。換言之,目前的儲備絕不能隨意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