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廈活化年半45宗申請

政府為鼓勵工業大廈業主將物業重建或改裝,以善用資源,於一八年十月重啟活化工廈措施。據本報統計,城市規劃委員會已累積接獲約45宗申請,涉及樓面逾940萬方呎,因應重建而額外新增的面積超過150萬方呎,而有關個案主要來自觀塘區,佔13宗最多。

上述申請個案中,3個主要地區以九龍區錄24宗較多,當中大部分來自逐步轉型的九龍東,而錄得最多活化提案的觀塘區,集中在鴻圖道、大業街、敬業街一帶,涉及地盤面積合共逾14萬方呎,相關發展樓面逾200萬方呎,佔整體比例逾20%。該區規模較大個案為敬業街41號地盤,已獲許可重建為1幢32層高寫字樓,可建總樓面約32.9萬方呎。

大昌行擬建147萬呎商廈

而同屬九龍東的九龍灣區,亦有3項工廈尋求活化。位於啟祥道20號的大昌行集團大廈,今年初提出放寬兩成地積比率至14.4倍,擬重建為兩幢32層高商業大廈,總樓面約147.75萬方呎,料較放寬前多出約24.6萬方呎。屬新一輪活化措施推行後最大宗的申請。

全幢重建個案佔逾八成

至於工廈林立的荃灣及葵涌區,分別錄得7宗及6宗申請,當中,較具規模為荃灣沙咀道8至14號中央紗廠舊址,擬議地積比率11.4倍,計劃興建1幢21層高的工廈,總樓面達57萬方呎,有關申請已經獲城規會批准。

今次重新推出的活化工廈措施,業主可向城規會申請放寬兩成興建密度進行重建,並須在獲批三年內完成契約修訂,再按現行機制繳付十足補地價。全幢改裝則要預留10%樓面面積,用作政府指定用途,故措施推行以來,佔約39宗屬重建申請,佔比例超過八成。

資料顯示,新一輪活化工廈計劃涵蓋6項措施,當中4項包括重建、整幢改裝、擴闊緩衝層的准許用途,及藉改裝提供過渡性的房屋,亦需要向地政總署申請。而截至今年三月底,暫接獲7宗重建申請,九龍及新界分別佔5宗及2宗,另收到2宗全幢改裝申請,港島與九龍各佔1宗。

審批慢或影響參與意欲

普縉集團執行董事及企業發展部總監(估值及物業管理)張聖典稱,與首輪活化時相比,是次進行全幢改裝不划算,因要騰出空間作政府用途,而重建則可享有額外地積比率,效益較大。他又指,政府提出措施鼓勵業主進行活化,惟有關補地價、城規會審批程序拖得太慢,或會影響市場參與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