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野:減息難救經濟 後市審慎

英國央行突然減息半厘,意外的是又一間央行在議息前提早減息。美國聯儲局月初已突發減息,較加拿大早一日;英倫銀行本於廿六日議息,但也在周三,較歐洲央行為早減息。

無獨有偶,美英提早減息也是在鄰國央行議息前行動,似是要比鄰國快。理論上,一國減息是做弱自身貨幣,其他國家貨幣相對變強。

以美國為例,聯儲局若果如預期十八日議息後才行動,就會在澳洲、加拿大、歐洲之後。面對其他央行減息,美元會因此相對變強,在議息後減息,美元及後才轉弱,一來一回,貨幣幣值或者沒有貶值。

疫情影響 無人消費

現時多國央行計劃減息,一方面是希望降低融資利率,紓緩企業面對疫症的壓力,另方面期望可推低自身匯價,刺激產品出口帶動經濟。故此,美英先下手為強是容易理解。

市場預料聯儲局下周議息會再度大幅減息,而利率期貨顯示,下周減息一厘的機會率達68%,減四分三厘的機會率為32%,更甚是有預測聯儲局最早六月再啟動量化寬鬆。

既然如此,個個爭減息,環球股市為何沒有大升﹖確實,減息能有效降低成本,企業可因此提升盈利,從而推高股價,以至股市。問題是減息可紓緩融資壓力,卻改變不了沒有生意的事實。疫情影響企業運作,失業率上升,市民消費力下降,減息也無補於事,因為企業收入也受到影響。

美國確診個案不斷增加,多個州份已相繼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減息能治好病人嗎﹖病醫不好,感染人數繼續增加,經濟活動就一直在受影響。

因此,港股近日雖然從低位反彈,惟外圍疫情仍肆虐,再多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也是徒然。恒指再試25,000點以下機會相當大,短線不宜太樂觀。

宏滙資產管理董事及投資策略總監 林嘉麒(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