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食品價升幅再創新高影響,中國二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升5.2%,惟若撇除食品及能源價格的核心CPI漲幅放緩至近十年低位,僅升1%,同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更轉跌0.4%。
二月CPI按年增速較一月放緩0.2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指,疫情對價格走勢構成衝擊,隨着企業復工復產、保供應穩價格等政策實施,價格運行總體平穩。
惟期內食品價格仍按年飆21.9%,創廿五年最大漲幅,與豬肉價格二月再升1.35倍有關。趙氏指,食品價格升勢涉及多個因素,包括部分地區物流不暢、成本上升及部分企業延期開工,導致產品生產及供給受拖累,市場囤購行為亦推動食品價上漲。
PPI方面,無論按年或按月,二月數據再陷負增長,同樣受季節及疫情因素影響,因部分工業企業停工停產及需求減弱。
野村認為,二月消費物價顯得不尋常,或反映疫情正打擊消費品供應。不得不提,疫情對供應及需求已造成雙重衝擊,故料物價通脹影響短期可能持續。因應新年假後肉類價格回落,三月CPI按年升幅料放慢至4.8%,但供應波動或再次推升肉類價格,屆時CPI將反彈至5%甚至更高。由於油價下跌及上游原材料供過於求,三月PPI按年跌幅或擴至1%。中金亦指,油價下跌帶動工業品價格回落,未來數個月PPI跌幅料加大,三月或跌2%,第二季料4至5%。
晨星(Morningstar)表示,將中國今年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由原來預測4.7%,下調至2.2%,為一九七六年之後最慢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