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廣泛蔓延,供應鏈一環扣一環式斷裂,企業營運雪上加霜,不少負責人直言慘過貿戰。調查指,內地企業招聘意欲於亞太區排下游位置,僅次於香港,印證中港生意皆難做。綜合外媒追訪企業實況顯示,若疫情再拖一至兩個月,後果不堪設想。
主力生產各類電容器的安徽航睿科技董事長袁靜稱,雖然已全面復工,復工後新訂單也不絕,但原材料出現問題。一款從南韓進口的原料,因當地疫情爆發而導致價格飆50%,運輸時間也延長到45天。
他說:「幸好庫存可撐到四月,但若南韓原材料價格仍高,會考慮換成內地供應商。」令他憂慮是,國產貨性能不及南韓。另外,由於此前訂單積壓和物流供給不足,該公司目前海外訂單的交貨時間比往年延長約半個月。袁靜說:「另一個原材料聚丙烯薄膜目前價格也上漲15至25%,作為工業品終端卻不能漲價,只能壓縮利潤空間,預計今年收入按年持平。」
疫情蔓延海外,正對中國企業構成二次打擊,即出口訂單和進口供應均面臨嚴峻威脅!深圳市西岸國際貨運總經理馬錦鵬更擔憂歐美發展,因會影響當地需求。他表示,公司八成業務來自這些地區,他們運送的商品有三分一是透過亞馬遜平台售出。「現在海外形勢不樂觀,定會影響到海外買家下訂單。」
他亦指,外地疫情爆發讓物流成本飆升。「因貨量下降,船運公司抽掉約20%運力,空運受更大影響,很多國際航班都暫停,歐美航線價格基本翻倍。」
汽車供應鏈受累深,由於疫情在美國蔓延,原本三月中在芝加哥舉行的展會取消,江蘇思鉑瑞進出口行政總裁倪煒預計會有更多展會取消。他說:「減少曝光,就意味着減少新的生意機會。」
他又透露,其中國供應商產能只恢復了50%左右,很多返崗員工還在14天的隔離期內,預計三月底才能完全恢復產能;工廠也在擔心員工返崗後疫情再度爆發。即使美國客戶有訂單,可能也無法按期交付,料令今年收入較目標少15至20%。
有些企業暴露了供應鏈不可或缺風險!上海森林集團向海外80多個國家銷售建築材料,其外貿負責人表示,雖然上海工廠復工率達85%,但剩下15%是一個拖後腿的非常致命環節。
中國製造網表示,供應鏈受損肯定會影響一些製造業,延期開工損失很多訂單,或之前談好的訂單,沒法製樣品給客戶確認,還有交貨期延誤等。更重要是,中國工廠停工對全球供應鏈其他環節會有滯後效應,雖然一些工廠現在復工,但中國生產的材料現在還沒有送到國外,仍需要至少等半個月至一個月。這次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比中美貿易戰大得多,貿易戰的時候大家只擔心產品更貴,而且有時間應對。然而,疫情來得太快,突然間整條供應鏈都像按了暫停鍵一樣。
ING銀行指,疫情在中國境外擴大,尤其是南韓、日本,歐洲部分國家及美國,即使中國病例開始減少、工廠逐步復工復產,全球供應鏈仍處於斷裂狀態。招商證券亦稱,南韓向中國出口大量中間產品,疫情將衝擊中國打印復印、藥物、運輸設備等行業復產。此外,中國對歐洲依賴的產業集中在機械設備、金屬製品、運輸設備等,隨着疫情蔓延至德、法、英國,對中國的影響將遠超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