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監管要合時 業界利益須兼顧

去年香港證券業經歷了艱難的一年!一來大部分時間股市成交萎縮,二來又遇着監管機構收緊孖展業務,部分券商連「吊鹽水」的資格也沒有,只能將牌照交還政府,黯然結業。禍不單行的是,近日又傳來當局擬加強券商財務資料申報,顯見新一波監管風暴又迫在眉睫。適逢如今香港經濟急速滑落,武漢肺炎又殺到,若地緣政治風險再升溫,只怕港股以至全球都難敵地心吸力,應驗沒有最衰,只有更衰,券商經營更具挑戰。

回顧去年,港股在次季初見全年高位後,就一直受困於貿易戰陰霾,六月起社會更動盪不安,幾經艱辛才熬到八月回穩,十一月乘着科網企業來港作第二上市,市況才見明顯改善,但不少小型券商已等不到這日。

為應對當前經濟艱難,港府早前宣布寬免明年度的券商牌照年費,冀能為業界減輕財政負擔。誰知業界未及高興,那邊廂又傳來監管當局擬加強券商財務資料申報,以更全面掌握券商財務狀況。問題是:加強申報意味券商須投入成本更新軟件及系統,一來一回,又是一場空,甚至蝕凸!

誠然,當今金融市場瞬息萬變,加上科技應用日新月異,而中港以至國際間的資金流動甚為緊密,監管部門為確保與時並進,加強證券市場風險管理實屬無可厚非,但絕對反映出官僚作風,處事欠缺靈活變通。眾所周知,時值香港經濟處於回歸以來的重大艱難時期,是否可平衡市場監管與行業發展呢?

自○三年最低佣金制取消後,券商業以減佣作招徠,財雄勢大的銀行和中資背景券商具競爭優勢,使本地中小型券商難以競爭。這幾年新股市場相對活躍,券商可靠從事賺息的孖展借貸來支持營運,偏偏去年十月監管當局就收緊孖展,包括將額度縮至券商資本的五倍、評估抵押品集中度的管理,以及進行壓力測試等。大型券商擁有財力,自然可輕易滿足要求,反之,中小型券商形同被趕入絕路,令市佔率更歸邊,對投資者而言絕非好事。

無可否認,加強監管是國際金融市場的大氣候,香港不能迴避,可政府在加強監管的同時,亦必須拿捏好時機,並策略性地為券商提供更有利的營商競爭環境,開拓新的收入來源,例如為中小型券商在應用金融科技和開拓創新業務方面提供支援,確保業界能百花齊放。這既關乎香港整體金融業競爭力,也是業界與各市場參與者的福祉,實乃政府責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