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亂針對中資 打窒虛擬銀行

中資機構為虛擬銀行牌照「激戰」大贏家,但隨着香港局勢動盪加劇,社會更出現針對中資機構的杯葛行動。有外電報道指,獲發虛擬銀行牌照的機構今年難全面推出服務,亦認為監管機構的「微觀管理」窒礙虛擬銀行的出台時間。

8獲牌行 7涉內企

香港金融管理局今年發出八家虛擬銀行牌照,當中七家由中資財團牽頭或合資參與,僅科創公司WeLab是唯一獲發牌本地企業。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消息人士報道指,八家虛擬銀行仍然處於測試模式,鑑於香港目前的經濟環境,相信會採取審慎,以及更循序漸進的方法進入市場,例如先推出儲蓄及支付服務,再分階段推出信用卡及財富管理業務。

虛擬銀行即是不設實體分行的銀行,市民可透過網上或手機平台使用服務,如定期存款、借貸或購買保險等。理論上,虛擬銀行可節省營運實體店的資源及人手,變相有更大空間定下較高定存息率,及較低借款息率吸引用家。

香港社會狀況影響市民對中資機構的觀感,報道引述示威者指,尤憂慮中資金融機構會與內地當局「分享」客戶資料,甚至直接向內地政府匯報。

金管否認微觀管理

虛擬銀行開業時間遲遲未敲定,有分析認為金管局的「微觀管理」,為虛擬銀行進度緩慢的另一原因。報道指,金管局否認有關指控,但拒絕評論香港的負面商業環境,有否影響虛銀的推出時間。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解釋,虛擬銀行必須在準備充足,做好風險管理才推出市場,強調該局並沒有設定推出期限,個別虛擬銀行將於今年底或明年初出台。

他又指出,有虛擬銀行向該局表示,首階段的虛銀服務僅供指定客群,包括機構員工及指定人士。

虛擬銀行參戰勢令銀行界競爭更激烈,花旗銀行(香港)總經理林智剛坦言,虛銀無疑為銀行營運帶來壓力,儘管預期有銀行以高息優惠吸引新客,但認為市民需同時注意各優惠的持續性及服務質素,會密切留意業界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