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出現貿易糾紛近十八個月,歐資券商瑞銀在今年八月底至九月中,因應有關問題訪問了共540名中國內地企業財務總監,結果顯示計劃在今年年底之前再度削減資本開支的公司達28%、擬裁員的企業有18%,而研究減薪則有13%。該調查報告並預期,隨着美國今年底實施新一輪加徵關稅,內地製造業就業情況會進一步惡化,明年行業投資額亦將收縮。
調查顯示,認為貿易摩擦對生意帶來「重大負面影響」的內地製造業出口商,比四月份調查時大增逾一倍。此外,48%受訪者表示已經削減資本開支,已裁員和減薪的企業則佔10%及23%,可見內地製造及出口業對前景並不樂觀。
事實上,貿易戰持續是內地企業對前景失信心的主因。34%受訪者認為談判持續,但不會有重大進展。三分二製造業出口商透過降低出口價格來抵銷關稅,他們大部分自行承擔不多於10%關稅,其餘則將之轉嫁美國進口商、零售商及消費者。
惟計劃降低出口價格的企業,比四月時減少,主要是礙於議價能力低和盈利有限。
此外,出口量跌令內地出口商生意大受打擊。據美國進口數據,今年首八個月受關稅影響的輸美中國貨量挫34%。調查顯示,預期新訂單數量減少的製造業出口商,比四月升一倍;而料新訂單數量增加僅62%,比四月的74%少。
貿易戰亦令不少出口商被迫將生產線撤離中國。報告指,63%製造出口商已經將部分生產線移離內地,計劃繼續或開始遷離中國則佔57%,只有20%受訪者指無意撤走。
目前印度和東盟是內地出口商首選設廠的地方,其中越南、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的受廠商歡迎程度日益增加。
報告認為,持續的供應鏈轉移,對內地企業資本支出造成下行壓力,令製造業就業情況轉差。
另方面,根據外媒近日針對總部在上海以及江蘇省無錫、蘇州、南京和崑山等城市的企業展開的一項薪資調查,當中許多是電腦、智能手機或汽車零件製造商,40%受訪企業正在減少招聘,部分已經因為中美貿戰打擊貨品需求而開始減產,部分勞工亦因工時縮減而實際工資出現下降。
該外媒並指出,除了金融業之外,今年上半年中國上市企業的淨利潤按年下跌2.5%,未來沒甚麼調薪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