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Views:香港金融優勢不進則退

俗語有云「一年容易又中秋」,惟在中秋節後恒生指數拾級而下,加上受內部社會爭議、外圍經濟氣氛轉差,以及港交所收購倫敦證券交易所被拒等不利因素影響,看來恒指在十月可能仍有下跌空間。當中倫交所拒絕收購一事尤其值得注意,因反映出香港金融業的發展遇到了障礙,若不盡快提升核心競爭力,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可能會受到動搖。

港交所上月宣布擬斥資296億英鎊收購倫交所。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指若收購成功,香港將創造一個布局全球、覆蓋亞歐美三大時區,以及同時能為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等主要貨幣提供國際化金融交易服務的平台,亦可令到香港進一步成為重要國際金融中心。

然而,倫交所卻以較強硬的態度拒絕了收購方案,不但質疑香港未必有能力在未來繼續保持競爭上的優勢,更指上海才是中國未來的金融中心。從倫交所的態度和提出的質疑來看,現時國際社會及投資者對香港金融業未來前景存在質疑,這也為本港金融業發展敲響了警鐘。

先不談政治因素的考慮,港交所提出的收購方案有逾20%溢價,有一定吸引力,惟港交所不但要求倫交所放棄現有發展計劃,亦有高達四分之三的作價是以股份方式支付,這可能就已令倫交所感到與港交所合併未能為其帶來最大的利益。倫交所正收購金融數據及分析服務供應商Refinitiv,該公司在全球190個國家為逾4萬個客戶提供大數據和FinTech等服務,未來在全球智能化交易快速普及時有着很大發展潛力。由此可見,相較於通過合併快速成為高市值交易所集團,倫交所更看中未來的發展潛力和能否長期保持高效競爭力,這方面值得港交所借鑑和學習。

「首選跳板」角色逐漸淡化

另一方面,倫交所拒絕「聯姻」,亦反映出香港金融競爭力有被上海超越的危機。港交所一直以高效率連接中國和國際市場自居,視自己為國際投資者和大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以及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首選地。可是,隨着中國金融市場的逐漸開放改革,以及與國際接軌,港交所「首選跳板」的角色正逐漸淡化。

「紐倫港」曾被視為國際三大金融中心,但早幾年已出現「紐倫坡」(紐約、倫敦和新加坡)說法,認為新加坡在金融服務業方面已超過香港。如今倫交所暗示「滬倫聯姻」前景更佳,那麼未來會否出現「紐倫滬」呢?至於香港,若不想被上海取代,便要好好制訂長遠且多元化的創新金融發展方案,在守住現有優勢的同時,亦可消除外界對香港競爭力流失質疑,重拾投資者信心。

李秀恒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作者: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