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國經濟數據恐持續放緩,將於下周一公布的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料仍處於收縮區間,即連續五個月低於50盛衰分界線。內地經營環境嚴峻,企業融資亦愈來愈困難。綜合彭博報道,近四成被市場視為較易違約的中資美元債,將於明年到期,涉約86億美元(約670億港元),市場擔心或爆發內企債務違約潮。
事實上,今年在內地發行的企業債,已不時傳出違約消息,外界憂慮違約潮將伸延至海外債市,並以明年壓力最顯著。數據顯示,目前在二級市場交易、孳息率超過15%的離岸美元債中,有近四成於明年到期,這部分未贖回的企業債被視為較易陷入債務違約的險境,可能引發的雪球效應愈滾愈大。
今年截至上周五(二十日)為止,中資企業至少錄得8宗離岸美元債違約個案,涉及金額合計約19.7億美元。
專門投資固定收益的SC Lowy行政總裁Michel Lowy解釋,目前投資者的取態以避險為主。若發生違約事件,將觸發資金撤出高收益債券的資產,結果推高債券發行人的成本,讓企業更難再融資。
高騰國際固定收益董事總經理朱惠萍亦提醒,部分信貸評級較弱的發行人於兩年前趁旺市發債,由於當時相關債息沒有合理地反映信用風險,一旦信貸環境收緊,違約宗數增加也屬預期之內。
摩根士丹利研究同樣指出,由中資企業發行的高收益美元債,出現違約風險往往比外資企業高,部分原因或與贖回期較短有關,普遍約兩年半。因此,澳新銀行信貸策略主管Owen Gallimore預期,隨着贖回高峰期來臨,明年離岸中資美元債市場的違約機會率,有可能上升。
至於九月的內地經濟,貿易出口、工業出廠價格、小企業信心等指標都不樂觀。中國銀行研究院在報告指出,第三季內地經濟的內外部環境更形複雜嚴峻。全球需求放緩,加上內需疲軟,內地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升溫。
法國外貿銀行昨日發表報告稱,目前內地經濟放緩情況,可能比一五年更甚。近年內地政府致力於去槓桿,對信貸加以限制,特別是針對民企,壓抑了整體經濟增長。在行業方面,內地製造業影響較為嚴重,因中美貿易戰導致外需減少。
該行認為,現時內地企業債違約宗數愈來愈多,牽涉行業範圍更趨廣泛,令市場風險意識相對提高。鑑於內地推動經濟增長的空間有限,及宏觀環境趨向負面,該行將內地今年經濟增長按年預測由原來6.3%調低至6.1%,明年預測更由6.2%削減至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