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難保六 創科非靈丹妙藥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如無意外十月美國將再增加中國進口商品關稅,下半年下行壓力更大。近日內地官方指經濟增長「保六」不容易,又強調要以創新科技驅動製造業和實體經濟「搞上去」!發展創科是推動經濟轉型的大勢所趨,但要加以善用並成為增長動力,除了需要有技術、市場、資金和國策支持之外,更須在產權保障、法規監管和有利市場化的體制改革作配合,才能成事。

2008年金融海嘯,中國推出四萬億人民幣救市措施,弄出來的反效果是過度放水造成大量過剩產能、嚴重的資產泡沫,貪污腐敗,債務膨脹。近幾年當局全力肅貪,並實行去槓桿和供給側改革,令GDP增長維持在6%樓上休養生息,誰知去年開打的中美貿易戰又帶來巨變。

今年第二季,內地的GDP增長創下1992年首季以來的最低水平;八月份的工業產出增幅更創下2002年2月以來的新低,反映需求疲弱正不斷擠壓企業盈利。在貿易戰的重大不明朗之下,即使讓國有銀行貸款向民企傾斜,降準放水,亦無法對經濟起到多大刺激作用。

中央政府財政收支日趨嚴峻之下,如何長期保持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穩定就業市場加強社會保障,是一個極具挑戰的任務。地方政府財政緊絀,政府的基建雖可肩負起穩定固定投資的責任,但會提前透支來年的預算。如何創造新價值,是中國經濟的當務之急。

全球製造業產業鏈加速轉變,近日官方提出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礎,必須將製造業搞上去。其實中國製造業面對勞工、土地、融資、環境治理等成本上升,低端工業的優勢早已消失。透過更廣泛應用創科來支持製造業升級轉型,是一個明智的戰略,可除了錢和人之外,創科發展須有自由創作的研發環境、充分的產權保障、嚴格的監管和完善的法則,以及市場化的機制確保汰弱留強,才能保持創新的動力,支持經濟再次起飛。

如今,人民幣已貶值「破七」、未來GDP增長亦可以「破六」,可見官方取態的轉變,明白死攬爛抱這堆數字,並不見到出路。推動創科是支持製造業重拾增長的手段,實際突破要靠5G通訊技術的掌握和商業化來突破國際圍堵,以及為中小微企業締造更有利的創科研發和投資環境作配合,但這非三幾個月就能見到成效。未來數年中國要努力迎難而上,香港的企業和投資者也得認清這個形勢,才能從中發掘機會,掌握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