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中國七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回復正增長,但國家統計局坦承內地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隨着中美貿易衝突惡化,不少大行對內地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前景變得審慎。
統計局公布,內地今年首七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約3.4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下跌1.7%,雖然較上半年跌幅收窄0.7個百分點,但今年以來累計跌勢未改。單計七月,錄得利潤5,126.7億元,按年增2.6%,扭轉六月的3.1%跌幅。
當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指,整體工業企業利潤表現轉好,主因原油價格回落令石油加工行業利潤跌勢大幅收窄,電氣機械利潤加速增長及汽車製造業利潤跌幅放緩,則受去年同期基數較低等因素影響。惟市場需求趨緩,工業品價格下降,工業企業利潤波動性及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高盛指,美國在八月先後宣布對中國商品額外加徵的關稅尚未實施,更多內地企業可能提前向美國付運,令內地出口因而受惠。一旦新關稅措施意外實施,在內地出口疲軟影響下,內地GDP增速將共放緩0.4百分點。關稅升級的潛在威脅有可能進一步影響內地投資意欲,特別是對製造業出口。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預期,十月起美國對價值2,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實施30%關稅的話,短期影響相對較小,料內地GDP增長減少約0.1個百分點,但認為美國政府更有可能在今年底前對額外價值3,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25%關稅,完成後或直接拖累內地GDP跌0.4個百分點。另外,因供應鏈中斷,內地製造業投資料相應減少1%。
此外,為提振內地商業消費,中國政府昨日發布20項穩定消費預期、提振消費信心的政策建議,其中提及釋放汽車消費潛力方面,將探索推行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的具體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