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寬鬆政策料陸續有來

聯儲局上月底減息0.25厘,為金融海嘯後首次。一石激起千重浪,美國帶頭減息後,幾日間,人民幣跌破七算、多國央行亦跟隨減息。美國本土數據近月雖有所轉弱,但距離經濟衰退尚遠,為何需要減息?

議息後記者會上,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解釋,今次減息為預防性,是政策周期的中段調整,以應對潛在下行風險。在未有衰退下作預防性減息,對上兩次是九五及九八年,減息幅度同樣為0.75厘。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更曾經表示,九五年及時提早減息,使經濟軟着陸,是其任內一大成就。

今時今日,驅使聯儲局作保險性減息的原因,當然是貿易戰。聯儲局減息後翌日,特朗普又決定向餘下三千億美元中國貨徵稅。數據顯示,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未有如想像般大,中央不再搞大水漫灌,但透過財政政策及貨幣政策的組合拳已成功穩住經濟。

貿戰損及全球資本開支

內地去年起先後多次定向降準以稍為放鬆銀根;推出較大幅度的減稅降費措施,成功保住內需消費;近月亦透過適度增發地方債,以刺激基建投資。出口方面,受貿易戰影響,近月下跌約2%,但有趣的是同期進口大跌約8%,結果淨出口反而上升。

貿易戰開打逾一年,內地經濟增長雖創廿年新低,但仍高於6%,這給予中央足夠底氣去企硬。當特朗普月初宣布向全部中國貨徵稅後,中方先罷買美國農產品、再以人民幣跌破七算來回應,顯示出不願打卻不怕打的姿態,可預期中方已為持久戰做好準備。

主要經濟體中,今年表現最令市場失望的,反而是歐元區,特別是龍頭德國。汽車業作為德國主要增長引擎,去年全球汽車業錄得自○九年以來首次銷售下跌,打擊當地經濟;資本貨物出口是德國經濟的另一引擎,雖然未有直接捲入中美貿易戰,但中美角力導致全球資本開支萎縮,對德國來說可謂殃及池魚。

歐元區恐跌入通縮陷阱

相較於中國,歐元區利率早已減到負數,再下調空間有限,而貨幣政策刺激作用已遞減。歐元區長期通脹預期現已跌至1%,種種迹象顯示,歐元區有機會步日本後塵,跌入通縮陷阱。即將卸任的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鮮有地呼籲,需要以有針對性的財政政策去支持製造業,以振興經濟。

多國紛紛跟隨美國放寬貨幣政策。內地於上周一,率先容許人民幣稍為貶值跌穿七算;上周三,新西蘭、印度及泰國於同日宣布減息,當中印度已是年內第四次減息。利率期貨顯示,市場預期美國年底前有機會減息多0.5厘。隨着經濟下行風險上升,各國央行或需進一步推出預防性的寬鬆措施去應對。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講師葉德生參與本文)

莊太量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

作者:莊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