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逆周期增長政策的隱憂

受中美貿易戰持續困擾,加上外圍環境依然不穩,間接影響內需和投資表現,令中國剛公布的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再度下滑,GDP按年增長為6.2%,低於今年首季6.4%的GDP增速,亦低於筆者上月在這專欄預測的6.3%,但大致符合市場預期。

6.2%的增速已是自一九九二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進一步確認內地經濟向下的勢頭不變。筆者上月的預測比一般市埸預測較為樂觀,主要是基於中央已於第一季增加市場流動性,同時容許地方政府於第一季度發行了約1萬億元人民幣債券,用於基礎建設投資,並同時實施2萬億元人民幣的減稅降費措施,藉此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費。但在一連串的逆周期穩增長政策下,只能錄得6.2%的增速,可以說是有點差強人意。

避免產能過剩再擴張

隨着中美貿易戰持續膠着,短期內中美達成全面貿易協議的機會微乎其微。歐美市場微現疲態,市場普遍認為聯儲局將減息穩經濟,中國第三和第四季的增速壓力將更大,有分析認為中央在下半年將加強逆周期增長政策的力度。若果真如此,中央必須小心行事,若中央利用貨幣政策增加流動性,一定要避免新增資金流向一些產能過剩的環節。

就以工業產能數據為例,今年第二季內地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4%,同比下跌0.4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產能利用率最高,達76.9%,但比去年同期跌0.3個百分點,採礦業產能利用率僅為74.6%。二○一九年六月官方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4,反映製造業依然處於收縮期。

不應只集中硬件基建

在製造業產能過剩和生產收縮的情況下,不宜再將新增資金投放在這些環節,以免產能過剩再度擴張,投資效率進一步下滑,甚至推高銀行的呆壞帳比率。

筆者並非全面否定放寬銀根,只要資金用得其所,投放在有回報和高增值的行業和企業,絕對有助穩定經濟增長。筆者亦已多次提出,若要增加貸款,應流向盈利能力和效率較高和創造就業能力較強的私企,而並非傾斜於大型國企和地產發展項目。

國家統計局較早前公布六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及二手住宅銷售價格,漲幅比上月分別回落0.3和0.1百分點;二線城市漲幅比上月分別回落0.7和0.5百分點;三線城市漲幅比上月分別回落0.4和0.3個百分點。二、三線城市樓價漲幅回落較快,假若新增資金再流向房地產發展,商品房供應再攀升,空置率上升,不但浪費資源,更會令樓價回落,不利穩定經濟。

除貨幣政策以外,政府亦可透過增加財政開支刺激經濟,但不應只集中硬件基建投資,反而應集中投資醫療、教育和基礎科研等軟件基建,此舉不但有助中短期刺激經濟,更能有效提升勞動生產力和長遠競爭力,遠比投資硬件基建對中國經濟長遠發展裨益更大。

鄺志良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及經濟學教授

作者:鄺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