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Views:新勢力崛起 銀行業須謀變

上月最矚目的財經消息,應算Facebook宣布推出專屬虛擬貨幣「Libra」。Facebook於六月中表示,將在二○二○年推出「Libra」項目,並預計項目未來可能為全球超過十億沒有實體銀行戶口的人,提供網上交易平台及金融服務;另外有消息指,高盛、摩根大通亦正着手研究推出自家的虛擬貨幣。

虛擬銀行快陸續面世

由此可見,虛擬貨幣和虛擬銀行等電子經營模式,正逐漸成為銀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勢必對傳統銀行業造成衝擊,迫使老牌銀行作出改革。至於香港,金管局今年開始先後發出8個虛擬銀行牌照,市傳獲發牌照的機構最快將於下月便會陸續推出服務。面對來勢洶洶的虛擬銀行挑戰,滙豐、中銀和渣打本地大行率先出招,宣布將於八月取消多種戶口的低額結存服務費,預料其他中小型銀行亦會相繼跟隨。

筆者認為,不同的時代都會出現不同的科技進步,這些進步又會改變原有的生活和商業運作模式,進一步改善和方便人們的生活。事實上,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近年在電子支付和金融科技應用方面,不但落後於歐美國家,甚至不及內地發展迅速。在政府未發出虛擬銀行牌照前,銀行界一直未能對取消低額結存服務費達成共識,令到小額存戶的存款不斷被服務費蠶食。現在各大銀行為了「留客」紛紛取消服務費,也是因為新競爭者迫使他們不得不改革,這對於廣大民眾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改革宜顧及長者需要

此外,渣打和中銀亦有與其他集團合作,得到虛擬銀行經營牌照;至於未加入的滙豐,相信未來也會增加科研及網上業務方面的投入。預料未來幾年,本地傳統銀行在與虛擬銀行的競爭中,會推出更多惠及市民的服務措施,令市民獲得更貼心的服務。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目前仍有很多長者對網上銀行、電子貨幣等新科技有抗拒感,覺得這些東西很深奧,怕自己會愈弄愈糟而不敢接觸。

所以,銀行界在改革升級服務的同時,亦要顧及此類長者的需要,避免出現像內地般因電子支付盛行而衍生出大批「電子難民」(手持現金卻買不到東西)的情況。

李秀恒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作者: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