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市場預期,聯儲局宣布維持利率不變,然而當局在議息聲明中刪除「耐性」一詞,並指將採取適當行動以支持經濟增長,令市場解讀為減息事在必行。據最新利率期貨數據顯示,下次七月底議息後,交易員估計減息機會已達100%,當中更有24%人認為將一口氣減50點子。
有消息指,白宮曾研究將聯儲局主席鮑威爾降職的可能性,如屬實將是史無前例。雖然華府其後否認,鮑威爾亦表明無意提早離任,惟空穴來風未必無因。事實上,總統特朗普已多番表明不滿鮑威爾的利率政策,一旦下月底減息落空,恐怕烏紗不保。
減息是經濟靈丹妙藥嗎?可借鏡歐洲情況,歐元區由一一年七月進入減息周期,存款利率於一四年六月起降至零以下,進入負息時代,現已降至負0.4厘。惟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日前指,歐洲經濟面對下行風險,有需要將推出刺激措施,如再進一步減息、購買資產及推出紓困措施。由此可見,歐洲目前尚未擺脫經濟困局。
除利率政策外,貨幣政策亦只是影響經濟的其中一環。歐洲央行推行負利率和量化寬鬆雙管齊下多年,理論上市場水源非常充足,可是增加了M2的供應量,卻仍未能真正推動經濟向上,主要是取決於另一要素,就是貨幣流通速度。
當一個地方的經濟活動頻繁,貨幣流通次數愈高,流通速度就是量度在某時期內貨幣的周轉次數。回看歐元區情況,由一四年十月開始至今,每季的貨幣流通速度都是低於1,而且走勢每況愈下,數字代表央行發行的新貨幣於三個月內,流通量連一次也不足夠,反映當地消費或投資者對前景缺乏信心,這才是遲遲未能復甦的主因。
俊賢資產管理行政總裁 趙文傑(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本欄每周逢一、三、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