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急就章推出的科創板,昨日舉行開板儀式,預計首批企業最快七月初掛牌。面對目前內部及外部的形勢,開拓新融資平台支持科創企業發展,可說無可厚非。不過,科創板屬高風險投資,且試行註冊制,對現行的監管水平必然會構成挑戰,一旦創投熱潮演變成泡沫炒作,結果只會自討苦吃!
早在去年三月,內地提出支持創新企業在境內資本市場發行證券上市;同年十一月,官方正式提出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今年一月發布了相關的六個監管細則。顯見由構思到落實只有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非比尋常。要如此急迫,顯然與當前中美大打科技戰及中國企業在海外融資遇到困難有關。
過去因A股市場制度所限,不少中國企業要轉到美國上市。自五月中美貿易戰升級以來,不但華為被美國封殺,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亦出現拋售潮,美國揚言要加強監管中概股,更有美國政客指要將中概股趕出美國資本市場。既然如今海外融資渠道大為收縮,科創板的成立便應運而生。
其實,現時內地也不乏科創企業的融資平台,如深圳創業板、新三板及中小企業板等。今次科創板的定位,乃開放予尚未獲利的初創企業,容許「同股不同權」及海外公司申請上市等,名義上是填補了現有平台的不足,亦一定程度上回應來自區內如香港的競爭。
由於科創定位於沒有盈利基礎的初創公司,換句話說就是風險投資。雖然科創板設有一定的投資者門檻,但其跟市場化的定價機制,並放寬了戰略配售條件和在一定期限內對股權激勵份額限制,客觀而言將更有利於投機炒作。美其名支持科創發展的融資新平台,會否演變成一個蒸發財富的黑洞,要拭目以待。
此外,科創板以訊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改革,依靠中介機構把關。當局必須着力在註冊審批,並加強訊息披露、中介機構責任和退市機制等方面監管,加強執法並提高違法的成本。面對經濟滑坡,中國已不只一次嘗試以推動資本市場改革來刺激經濟,一五年的A股大冧市以失敗告終,仍叫人歷歷在目。在監管體制和高層任命沒有徹底改革之下,嘗試在資本市場進行市場化改革,無疑是對金融市場穩定又一次重大考驗。
科創板既充滿着新的嘗試,亦肩負起特別任務,新板面世,總希望能踏踏實實打通融資渠道,配合本土核心技術發展,絕不能出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