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價高昂,不少買家選擇進軍海外市場。今年41歲的陳卓明(Terence),兩年前憑着出色的生意頭腦,加上六年共50多次買賣海外物業,成功為資本增值。現時他達致財務自由,手上並持有約10間海外物業作收租,雖然不再需要憂柴憂米,但他依然熱衷於到各地了解樓市發展,視睇樓為嗜好。
Terence憶述:「細個嗰陣家境好窮,一家人住板間房,記得當年可以搬入鴨脷洲公屋,開心到幾晚都瞓唔着!」 更因年幼時家境清貧,激發努力上進的決心。
他續指出,其實自己向來對物業投資有興趣,第一次睇樓是在19歲的時候,當年九龍站擎天半島開賣,一街都是地產經紀,由於想對不同的物業有深入了解,所以年紀輕輕就跟經紀睇樓。
「當年擎天半島一個單位僅賣320萬元,三成首期的話,要付近100萬元。」第一次睇樓後,他苦思如何令自己上車脫貧。及後一直努力讀書,更成功考入香港理工大學,修讀電子工程學系。
同時他又不斷做兼職交學費,養活自己,大學時期更到社區中心教書及做私人補習老師,月入過萬元,以一個學生而言,收入相當不俗。
大學畢業後,他隨即成為工程師,一年後又加入世界500強的公司,成為電子貿易員,將電子零件分銷到有名的科技及手機公司。
工作至26歲,他終於有能力買入私人物業。當年以200萬元買入清水灣半島單位,面積約600方呎,向銀行敍做九成半按揭,首期只需10萬元。持貨四年後,物業升值至260萬元,於是將單位賣出。他將所賺的60萬元,買入筲箕灣海灣華庭,價值170萬元,並收租9,000元。半年後,單位升值至250萬元。
至一三年,他與朋友聊天,發現馬來西亞物業低水,可長線持有。於是買入位於吉隆坡的物業,當時售價為250萬港元,至今已升值至350萬元,帳面賺100萬元。
「當年未流行海外置業,但眼見不少銀行家朋友都投資海外市場,相信海外物業價值會大增。」有見及此,他就開設帝皇地產,專營海外物業銷售。
他的第二間海外物業位於澳洲,除了可供子女在該地升學時入住外,亦相信投資「磚頭」可抗通脹。後來他又再買入一間泰國、兩間英國及三間越南的物業。過去六年間,他買賣過合共50間物業,現時手上持有約10間海外物業。
在眾多地區中,他特別看好越南的樓市發展。以越南其中一個物業而言,售價只需100多萬港元,已經可以每月收租近7,000元,唯一缺點是外國人不可以敍做按揭。
近日,Terence有見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不少廠家紛紛搬廠至越南,他深信旅遊業及工業將會帶旺當地經濟,未來五年是越南的發展黃金期。故此,他就大力推動越南業務,如提供當地一站式旅遊服務,由簽證至接機及安排一切當地娛樂行程,另外亦出售當地SIM卡。
未到40歲已經達致財務自由,實在令人羨慕,但其實他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就在早年創業半年後,公司勁蝕200萬元,令原本事業得意的他,上了一堂課。
他稱:「當時公司只是10人規模,我們承包了一個英國樓花銷售,一切都進行順利,賣出20個單位後,我們發現合約有一些問題。」當時已經投資100萬元作推廣,但基於風險存在,糾結一番後決定原銀奉還,連同佣金蝕足200萬元。
Terence續表示,「當年非常肉赤,不過現時回看是一個正確選擇,至今該物業仍未收樓,不知會不會變成爛尾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