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太陽能電場營運商協鑫新能源(00451)控股權或被售予國企華能集團後,去年爆發債務違約的興業太陽能(00750)亦公布,獲山東國資委旗下水發集團入主,籌集約15.52億元重組債務。分析認為,民企融資困難並無因為政府「放水」得到紓緩,而內地太陽能行業將愈益由國企主導。
興業太陽能昨日公布,將以每股0.92元向水發集團配發約16.87億股新股,相當於擴大後已發行股本約66.92%。水發集團於內地的業務遍及水務項目、環境管理、現代農業、文化旅遊及可再生能源。
值得留意,每股發行價較興能停牌前折讓約7%,但若與去年六月底每股綜合資產淨值相比,折讓高達86.21%。興能坦言,作價是考慮到其「不利財務狀況」,尤其是三筆去年至今年到期、總本金折合超過43億元的債券已告違約,以及拖欠兩筆折合共逾10億元貸款。該公司去年先舊後新配股及用12厘高息發債「撲水」的計劃最終均失敗收場,現時業務已因財困而被迫縮減甚至擱置。
配股後,興業太陽能主席劉紅維等五名董事控制的公司Strong Eagle,持有興業太陽能股份將被大幅攤薄至約8%,現有公眾股東的權益亦會由逾75%被攤薄至不足25%。Strong Eagle承諾,如無水發集團的同意,交易完成後三年內不得減持。
儘管水發集團打算維持興能現有業務及主板上市地位,惟其認購的股份規模非常大,按例須提出全面收購,正向監管機構申請豁免,如不獲豁免交易將不會進行。公司尚未公布一八年業績,並將繼續停牌。
就短時間內兩家知名民營太陽能企業將變身國企,招銀國際分析師蕭小川稱,這是太陽能發電補貼長期被「拖數」下的「無奈之舉」,產業長年累月的問題有無解決曙光仍有待觀察。太陽能下游(發電)的民企會陸續離開,市場將續整固並漸由國企主導。無補貼時代來臨,民企如無法取得夠低的財務成本便欠優勢,但預料行業會慢慢變得理性。
大華繼顯執行董事梁偉源稱,興能今次集資對扭轉困局可謂杯水車薪,但對股東來說,近九成折讓好過無,可看新主有無新搞作才考慮離場。民企近年融資難,就算內地為中小企借貸提供便利,深知經濟欠佳的銀行也不願借錢給民企,更何況太陽能政策混亂。至於國企入主民企會否愈來愈多,視乎民企質素及風險,以免招致「國進民退」之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