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仍在發酵,美國對華為的全面封殺,不僅打擊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還令全球供應鏈陷入慌亂之中。最近亞洲貨幣匯率大波動,正正反映覆巢之下無完卵。本來,新經濟的興起有助彌補傳統經濟增長緩慢的缺口,可如今貿易戰演化成科技戰,令復甦步履蹣跚,甚而引發衰退危機。
自五月以來,中美貿易談判生變,美國除了向兩千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外,更肆無忌憚大規模封殺中國高科企業,先是將華為及旗下於全球26個國家的68家關聯企業納入出口管制黑名單,繼而是谷歌等美企宣布終止與華為部分業務往來,以「斷供」作圍堵。
表面上,這只是中國企業的災難;對消費者而言,不買華為,可買其他品牌。可實際上,這絕非僅關乎單一中資企業利益這麼簡單,而是影響着全球高科產業供應鏈,諸如台灣、南韓等主要零部件供應國備受牽連,致使近日新台幣及韓圜急瀉,美國企業亦會因此而損失大量就業職位,尚未計及一旦中國針對美企作出報復,溢出效應將會更大。
雖然美國已延長華為禁令實施90日,惟以華為去年在全球採購700億美元零部件計,要在短時間內重塑供應鏈,難度可以想見。本來,中國的5G技術發展領先全球,但如今遇上這全方位封殺,全球資訊科技產業的發展步伐亦要放慢,連帶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無人駕駛技術、智慧機械人、區塊鏈等等的新科技應用,亦會受到影響。
○八年金融海嘯以後,十年量寬令全球經濟休養生息,但歐美等主要經濟體僅能維持相對低增長,傳統產業缺乏生氣。反觀新興市場在創新科技方面發展迅速,新經濟展現活力。如今美國要「推牌」重新起局,全球經濟亦須付出代價。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這些年充當全球經濟增長引擎的中國,如今經濟形勢嚴峻,一旦人民幣破七算,新興市場貨幣可能要來一次骨牌式的下跌,進一步打擊投資信心,加快經濟崩壞。有國際金融大鱷已揚言正沽空東南亞貨幣,主力沽空港元。姑勿論其沽空理由是否充分,其真金白銀押注空倉,誠然也是一個警號。
雖然港元與美元掛鈎,但香港既屬外向型經濟體,更何況今次中美兩強相爭,香港受創更深。自身底子轉差,靠山又自顧不暇,新興市場更風起雲湧,如斯局面香港人心中有數。港府須對金融風險保持高度戒備,並積極制訂政策應對經濟滑坡。再不未雨綢繆,只能坐以待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