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迎來黃金周 港零售須謀突破

勞動節臨近,意味着一年一度的內地「五一黃金周」消費高峰來到,今年更特別的是,日本為慶祝新天皇登基,從上周六起至下周一的十天假期,亦被稱為「黃金周」,即全球第二及第三大經濟體逾15億人一同迎來消費黃金檔期,惟香港能分佔多少?恐怕「老本」所餘不多,刻下必須謀求突破。

香港以往受惠簡單稅制及貿易自由度高,加上地點獨特,輕易地就能引進各式各樣的國際商品,價廉物美,被譽為「購物天堂」。可惜的是,隨着舖租及營運成本愈趨高昂,加上內地逐步對外開放,產品稅率驟減,目前不少進口貨價格已降至貼近香港,一旦中美簽訂貿易協議,預計稅率將更低,港貨無疑會迎來更大競爭,中間角色危在旦夕,足見業界遇到的挑戰非遙不可及。

舉例來說,以往iPhone未在內地首先發售,讓香港有炒作機會,惟其後銷售策略改變,中港列為同時發售,炒風頓然消失,大批相關店舖亦關門大吉,以往門庭若市的商場變成「死場」,足見中美只要改變遊戲規則,香港零售將不堪一擊。

再者,由於人煙稠密,香港零售目前仍倚賴實體店,網上購物發展大大落後於形勢,預示着中美在市場開放上若達成共識,美國貨能直接在網上與內地連接的話,香港勢必遭遇更大打擊。早有大行警告,基於5G發展神速,電子商務只會更盛行,加速美國實體店沒落。假設二六年,當地網上銷售佔全體零售比例由目前16%升至25%,將有大約7.5萬間實體店消失,影響最大的會是服裝、電子產品、家庭用品、裝修等店舖,因它們最不需要親身到店,恐怕僅食肆能免疫。

由於美國一直是全球潮流「發源地」,實體店面對危機,勢必成為全球趨勢,香港難以免疫,尤其是電商「一哥」亞馬遜正不斷顛覆零售市場,除了運用人工智能興起「無人超市」外,目前更大力研發將全美送貨目標時間縮短為一日,倘若成功,其模式勢在全球複製。難道香港要待生意被搶走,才臨渴掘井?

觀乎香港今年首兩個月零售市況即使遇上農曆新年黃金檔期,合共總銷貨價值亦下跌1.6%,業界已預計四月相若,原因不外乎全球經濟放緩,但更重要的事實是,近期內地客來港不再「純購物」。所謂「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香港零售業除強化貨真價實、質量有保證外,更要充分掌握網上趨勢、手握數據,才能延續「購物天堂」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