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零售需變革 迎內地挑戰

香港政府統計顯示,今年首兩個月訪港遊客較去年同期升近一成;然而,零售業的銷售量和總價值卻下跌,以二月份為例,均按年下跌逾一成。不少面向遊客的零售商反映,遊客整體購買力下降,無論是成交量和銷售單價均較過往有所下跌。

與此同時,內地又逐步調低消費品進口關稅、製造業流轉稅、擴大進口和降低入息稅等以刺激內需。

營運思維缺乏創新

零售業作為香港一門重要產業,加上向來有購物天堂美譽,實在有必要檢討本身的條件,包括商品種類、展示和銷售模式、以及相關的配套設施等,是否足以支持零售業持續發展。

香港現時大部分商家,儘管一直不斷從全球搜購以增加商品的門類,但無論是擺設商品或展示方式,以及銷售手法等,可以說是三十年不變,仍然按過往的模式和營商思維,統一化而且缺乏創新,並無任何改進。

商場設計不夠吸引

至於經歷過去一段零售高峰期的商場,基本上是側重場內店舖數量,銷售額愈高就租金愈高,卻未能在環境上做工夫,讓顧客有一種逛商場購物樂的體驗。例如:洗手間和公共休息設施不足、室內環境枯燥、缺少綠化和生活體驗的配套,可讓逛街人士停下來歇一歇;而場內店舖更缺乏門類配搭和生活情趣,偏向統一化。這種環境的弊病是無法吸引消費者逐步追尋,在買完需要的商品就會離去!

反觀內地,就以鄰近大灣區的深圳、東莞和廣州為例,近年落成一批新型商場,在高度競爭環境下這些商場以至商家都能在設計、管理和經營模式上引進新思維,例如提供更多休息的公共空間、引進大量綠化設施、將文化和生活藝術融入展示、提供智能化的購物模式等。

即使在引進商戶方面也盡可能多元化,有更多的選擇供入場消費者探索和選擇,製造大量時下流行的「打卡」點。目的非常簡單,一是吸引消費者在商場內流連和再次光臨,二是透過分享渠道達到免費宣傳效果。

過去香港的購物天堂美譽主要來自舒適購物環境、商品種類齊全、品牌貨真價實和服務態度優勝。不過,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降低各種稅項去刺激內銷、將創新科技和文化產業引進服務行業已然是內地的國策,導致香港原有優勢在逐步減弱。

價格優勢愈來愈小

以價格優勢來說,一位在內地經營商場的朋友將場內商品價格與香港的價格比較之後發現,部分品牌商品與香港的價差愈來愈小,甚至僅相差幾個百分點!

香港零售業一直蓬勃,尤其內地對香港開放部分城市公民個人遊之後,更迎來十多年高峰。

不過,大部分發達國家已對中國公民開放旅遊,品牌商在內地直接經營變多,價差收窄,加上購物環境提升,香港零售業和商場必須反思和與時並進。

他們應改變營商思維、改造零售環境、引進創新和智能化購物模式、提高消費與藝術的交流、售賣切合今日消費者需要的商品等,才能與周邊城市競爭。

黃紹基

香港珠石玉器金銀首飾業商會理事長

作者:黃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