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前貨幣政策委員木內登英表示,相信中國經濟不會如日本在「迷失年代」般,增長連1%都沒有。他又說,中國可從日本身上學習到,就是「放水」這種短期看不到壞影響的政策,不能提高經濟潛力。
木內登英現為野村綜合研究所主管經濟學家,他在二○一二至一七年有份參與審議日本貨幣政策。儘管一三年他支持日本央行推行量化寬鬆,但該行一四年十月加碼「放水」、一六年一月祭出負利率時他均投反對票,因此被部分人視為「鷹派」。
日本經濟苦於泡沫爆破的種種後遺症,加上出生率低及人口老化,過去三十年間多達十二年實質經濟增長低於1%,日央行成為零息、量寬這些激進貨幣政策的先鋒。近年市場不時以當今的中國與泡沫爆破後的日本比較,市傳中國更曾開會探討如何避免重蹈日本覆轍,但木內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中國經濟增長低於1%的機會相當低。
他指出,日本經濟過去三十年最大問題是生產力增長等的經濟潛力疲弱,因而孳生財政及社會保障的可持續性、實質薪金沒有寸進,以及生活質素沒有充分提高等的負面預期,民眾對國家經濟前景愈益不安,倒過頭來又令經濟惡化。
要對症下藥,日本政府應該改革勞動市場、整頓財政及促進人口增長,可是這些結構改革因既得利益者的阻撓而舉步維艱。當局在這方面一直做得不足,卻將經濟政策的重點放在擺脫通縮,因而倚賴貨幣政策,但一個國家的經濟潛力不會因為「放水」而提高。實際上,日本只不過是物價長期低企,並沒有嚴重通縮。
反觀中國,他相信隨着生產力持續提高,實質工資增長可望維持與其相應的速度,因此經濟前景不會在民眾之間引起廣泛焦慮。即使中國企業在美國或其他發達國家的市場份額可能會因為貿易糾紛有所萎縮,但中國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長餘地,產能過剩應該不是長期與嚴重的問題。
不過,他提醒當前中國經濟最脆弱之處,是地方融資平台債務及大舉投資於此的理財產品,兩者分別有地方政府及銀行的隱性擔保,同時互相交錯,正形成龐大的金融風險,如果問題惡化,恐令社會融資繃緊,繼而拖累經濟惡化。
此外,儘管中國以減稅及增加基建開支應對經濟下滑是無可厚非,但會令人覺得押後化解上述金融風險的結構改革,直言「令人遺憾」。他又稱,為保持經濟潛力,國有企業必須改革。
木內又說,中美貿易糾紛源於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及高端產業的發展,令美國感到如芒在背。他又提到,日本與美國早於六十年代就有貿易摩擦,家電、半導體及汽車等產業對美出口受限。之後日本想透過擴大內需去縮窄對美國的貿易盈餘,政府卻要削赤,因而需要「放水」。
另方面,八十年代美元因為美國財政與貿易「雙赤」而急跌,為金融動盪埋下計時炸彈。儘管美國理應自己想辦法化解「雙赤」及美元下行壓力,但日本銀根過度寬鬆變相幫助對方,更招致資產泡沫,最終爆破及令經濟陷入「迷失年代」。
因此,中國經濟政策必須先顧及自身穩定及國民的生活,但強調日本經濟的問題不可能全怪責美國,自身政策失敗亦是原因。展望未來,日本既要積極落實結構改革,並且要推動自由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