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價高企聞名世界,一年復一年膺全球最貴樓市,可此虛名不足為榮,反暴露出回歸以來,歷屆特區政府對高樓價問題都束手無策,至今房屋問題非但未能緩解,反而愈演愈烈,如毒瘤般不斷蠶食香港經濟競爭力。無論香港人一生如何努力爭取一個安樂窩,也是徒勞,前景何在,豈不哀哉?
有國際調查報告顯示,香港平均樓價超過930萬港元,豪宅更差不多要5,400萬港元。再看租金,香港排全球第三,平均月租折合約二萬多港元。以港人月入中位數約1.8萬元計,一年收入不到22萬元,有多少人能負擔得起目前的樓價和租金,高官們心知肚明!
一個城市,經濟持續低增長,可樓價卻不斷攀升,不但影響民生經濟,長遠必然會對金融體系構成影響。可政府至今仍無力應對高樓價,如土地供應嚴重不足、單程證及專才計劃令人口不斷膨脹,激化供求失衡等等。
港人工資漲幅難以追上樓價,若扣除房屋及交通費用,實際每月可用收入有限,難怪港人消費力不升反降。靠內地旅客來港消費支撐零售市道,卻造成社區不勝負荷,旺丁不旺財,衍生諸多問題。至於企業,在港的開業和研發成本皆高昂,非理想營商地。如是者,香港經濟如逆水行舟,舊經濟老本所餘無幾,拓展創新科技卻受土地及人力資源所限,競爭力不進則退,經濟發展墮後之勢難以扭轉。
土地無法短期內實現大量供應,這是現實。應對「安居」需要,港府應設法多覓土地興建資助房屋。可如今諮詢完結了,實務沒有甚麼進展,數字遊戲卻有一大堆。諸如公私房屋比例七三比,沒土地配合,比例有多大意義?說要填海造地,又遙不可及。
事實上,香港眼前有大量鄉郊土地待開發;工業式微下大量工業用地可研轉用途;市區大量樓齡逾五十年樓宇,但市區重建卻似乎由私人發展商多於政府主導;各區水庫土地閒着,諸如此類,大量工作等着官員們去做,欠缺的依然是增加房屋供應的決心,結果凡事拖拉,蹉跎歲月。
香港樓價不斷上揚,業主固然高興,但更多的無殼蝸牛只得認命又或者尋求外闖。貧富懸殊和年輕人難尋發展階梯,都是長期高樓價所衍生的社會問題,情況如體內毒瘤,影響着全身血氧供應,甚至威脅生命。港府政策觸不到癢處,抱薪救火,樓價難免繼續稱冠,只怕直到一天經濟自爆,香港不再是香港,冠席自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