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Campus:海外置業七大貼士

外地樓價一般較港低水,所以近至泰國及日本,遠至英美加的物業,也深受香港人追捧。然而投資海外物業是隔山買牛,買家在「扑槌」前須留意各項風險,避免墮入樓宇買賣陷阱。今趟就由四位來自地產、法律及測量界的專家,講解在海外置業須注意的要點。

1:宜選樓價匯率平穩國家

卓凌策略董事鍾維傑指,買樓前要先做樓市分析,建議選擇樓價變幅較小的國家。若當地樓價波幅太急,會影響租金回報。另方面,買家需留意匯率,以免匯價下跌間接拖低回報。以日圓為例,日圓兌港元在一一至一二年中多次升穿10算,其後大幅回落,一五年曾低見6.16,跌達40%,若把租金兌換回港元,匯水便蝕一大截。

2:簽約前須確定銀行估價

海外物業的成交價雖較香港便宜,但中心地段的樓價或達數百萬港元,部分買家亦需申請按揭。個別代理會向買家「拍心口」物業定能敍做按揭,但若買家簽約後才發現原來銀行估價不足,部分更與樓價相差數十萬元,變相要繳付的首期大增。因此,買家簽約前應先向在海外設分行的本地銀行估價。

3:多項稅款或影響回報率

帳面的租金回報並不等於實際回報,作為業主,有多項稅款需要計算,特別是美國及英國,計及個人所得稅、資產增值稅、物業稅、印花稅等後,買家實際回報有多少?入市前,不妨先向當地會計師查詢,了解實際的租金回報率,才決定是否入市。

4:細閱物業公契 實地考察

在各地買樓前,亦要查清楚該物業的背景資料,如前業主有否欠繳管理費、城市稅,甚至會否涉及業權訴訟等。

測量師余錦雄稱,買家應親身到當地實地考察,甚至向相關部門查閱地區規劃圖。買家亦須細閱大廈公契,如大廈財政狀況等,均直接影響管理費的調整。此外,公契也會列明對寵物及分租的限制。

5:部分地區須申請許可證

律師蕭澤宇指出,部分國家為免樓價被炒高,對海外買家實施限購政策,以物業所在地、性質及可購買的種類作出限制。

以澳洲為例,海外買家須向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申請許可證,而且僅能購買新樓,不得購入二手樓。另一熱門地泰國的政策則指明,未持有永久居留證的外國買家,只可購買大樓總空間的49%,並須從境外匯入全額資金。

6:揀大型發展商 慎防爛尾

大部分海外物業會以樓花方式出售,樓花期長達兩年以上,惟近年出現多宗「爛尾樓」個案。為減低風險,買家應善用網上平台,搜尋項目發展商背景及過往已落成的樓盤,首選大型發展商。

部分規模較細的海外發展商會以貸款購入地皮,並會盡快出售單位還債,若項目銷售不佳的話,發展商或未有足夠資金再興建項目,便會「爛尾」。

7:幫襯港持牌代理有保障

銷售海外物業的入行門檻低,律師兼地產代理監管局投訴及行動部主管陳汝儆指,若買家想得到更多保障,可問銷售員一句:「請問你是香港持牌地產代理嗎?」

因只有本港持牌代理受地產監管局規管,即使他們進行海外物業銷售,亦須遵守《地產代理條例》及監管局指引,萬一買賣過程有事發生,也能向地產代理監管局求助。事實上,任何人也能從事海外銷售物業工作,只要在推廣單張及文件中列明非本地持牌人,便獲地監局豁免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