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貴為傳統電子產品大國,由上世紀九十年代至千禧年代,日本手機曾經在全球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不過,踏入科網時代,智能手機興起之後,日本品牌不斷萎縮。日本傳媒早前報道,目前該國龍頭手機品牌索尼(Sony)的全球市佔率已經跌至不足1%;表現遠遜於南韓三星及一眾中國手機商。
日本手機不單止在高檔市場上敗給蘋果公司(Apple Inc.)、三星;在中低端市場也無力與中國競爭。目前僅在日本仍有一定市佔率的本土品牌如聲寶(Sharp)、京瓷(Kyocera),在其他市場已罕見蹤影。
事實上,日本手機品牌一直以來過於「本地化」,難與國際市場接軌。比如在當地,手機網絡信號基站密度相對較高,導致手機所須的信號發射功率普遍偏低,反令日本手機在外國使用時會出現連線問題。
此外,初時各廠亦沒有統一的手機作業系統,其應用功能多數亦僅限於日本使用,難與已全球化的Android及iOS競爭。
日本手機的銷售渠道主要是依靠電訊服務商,手機本身往往是跟「通話Plan」綑綁出售的;而跟隨電訊商購買的手機多為「鎖SIM」版,只能夠使用單一電訊商的SIM卡;不能「轉會」至其他公司。這樣意味着電訊商基本上主導了整個日本市場的手機銷售。
這現象嚴重打擊手機廠研發的積極性,因為手機廠只要跟電訊商「講掂數」,說服電訊商提供優惠計劃吸客,自然能夠有源源不絕的本地生意。
以一七年索尼推出的Xperia XZ Premium為例,其採用4K顯示屏,從技術層面而言確實可貴。但實際上,以人類的肉眼,在一部手掌大小的手機上,實在難以察覺4K屏幕與一般高清屏的差別。
此外,隨着中國手機品牌的崛起,它們以低廉價格迅速攻陷了許多潛力的新興手機市場,如印度、非洲等。
這代表着由低端至高端,全球的手機市場已難有日本企業的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