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債券自今個月起納入世界三大債券指數之一的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渣打中國宏觀策略部主管劉潔估計,中國債券獲納入指數後,將有1,200億美元流入中國債市,平均每月60億美元。
她又指,現時境外投資者只持有中國債券約2.3%,水平仍低。若未來內地債市納入摩根大通等其餘兩個指數,將會有2,800億美元被動資金流入中國債市,較現時外資持有的中國債市規模更大,認為外資佔比有增長空間。
惠譽亞太區主權評級主管Stephen Schwartz亦認同,現時外資佔中國債市比例仍低,相信納入國際指數後,外資佔比將會持續上升。
不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華首席代表席睿德(Alfred Schipke)直言,中國債券市場仍然封閉及不夠國際化,但隨着中國市場愈來愈重要,相信日後外資持有比例會提升。
惠譽去年十二月確認中國主權評級「A+」,展望穩定。Stephen Schwartz指,主要受惠強勁金融及經濟表現,但若中國政府因支持經濟而減弱去槓桿力度,即使預期不會出現大規模信貸刺激,但仍會影響今、明兩年評級的下行風險。
他又表示,中國政府對債券違約容忍度正在上升,預計國企債券及非國企債券的利差會持續擴大。受到再融資的壓力及信貸緊張所影響,相信今年企業違約會增加,但會集中在私營企業,至於整體違約水平仍然低。
另外,Stephen Schwartz提到,中美貿易摩擦風險減低,有利全球經濟,但中國刺激經濟需求亦會減低,料中國今年經濟增長將放緩至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