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近期非比尋常地極速「轉鴿」,由去年底「偏鷹」預料今年加息步伐持續,到近期強調耐心等待,令市場開始質疑有否難言之隱,經濟潛藏隱患是否很快浮面,故不得不被迫變調?目前央行似是「十個沙煲九個蓋」,終有穿煲的一日,投資者宜提高警惕。
環顧全球,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重申,正觀察全球經濟放緩,尤其歐洲及中國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強調不急於調整利率。歐央行行長德拉吉上周狠削區內今年經濟預測,由1.7%大降至1.1%,並將加息預期延至年底。近年利率步伐緊跟美國的加拿大央行近期指出,由於去年底經濟突變,故不得不暫停收水。中國及英國也分別面對貿易戰帶來的經濟放緩及脫歐未明朗,貨幣政策焉能收緊?
對於不少人來說,央行鬆水喉固然可喜,惟態度轉變之快,卻難掩憂慮,難道全球已不知不覺間陷入「日式危機」,央行如夢初醒,在市場未察覺前,要急速撥亂反正?一旦如此,金融市場短期雖靠穩,惟長遠回報堪憂。事實上,多國經濟總量加起來是全球第二的歐元區明顯疲憊不堪,央行雖已出盡法寶救市,但經濟竟瀕臨衰退,債務既高企,通脹又低迷,與日本上世紀九十年代後雷同。這意味着包括香港在內的全球發達地區低利率恐「半永久化」,經濟也會半生不死。
美元近期強勢或能佐證歐洲面臨的危機非同小可。回看聯儲局於一月底轉軚表明不急於加息,理論上美元應回落,以反映相關言論,美國總統特朗普亦強調不要「強美元」。惟事實恰恰相反,美元近日更曾升穿去年十一月高位。除避險因素外,關鍵在於持有歐洲資產回報偏低、甚至是負值,令美元資產仍具吸引力,即所謂「套息交易」。這是指借入低利率貨幣,例如日圓、歐元,然後轉換成高利率貨幣,例如美元,從而賺取息差。數據顯示,流入這種交易策略的資金在本季激增,並達到數年來的高位。
同一道理,由於香港利率低於美國,套息交易使港元匯價疲弱,甚至跌至7.85官方底線,須金管局出手捍衞聯匯,為七個月來首見。資金傾向流入美元套利,在在反映港、歐、日等經濟未如理想,游資找不到更佳回報,傾向賺取微薄息差。
由此可見,全球資金的最後堡壘已是美元,惟美國首季經濟增長有迹象會大幅放緩,屆時恐連美元也會備受質疑。央行極速轉軚,潛藏的啟示相信很快揭盅,此時此刻投資宜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