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銀行旗下PayMe推出商用版支付服務,銀行界亦紛紛推「轉數快」個人對商戶(P2M)手機付款,而內地龍頭支付商更擬再度燒錢擴闊版圖,挑戰信用卡的主流地位。惟金融科技界人士認為,銀行推手機支付面對三大困境,包括較遲起步、手續費較高及港人慣用信用卡等。
本地銀行積極與商戶合作,推出「轉數快」跨手機銀行掃二維碼(QR Code)付款,但覆蓋網明顯遜於支付商,一般以大型連鎖店或公共事業帳單為主。至於PayMe商戶支付仍在測試階段,亦只限該行工商金融客戶開通收款功能,商戶覆蓋率遜於其他支付商。
據悉,「轉數快」向商戶徵收交易額的1.5%手續費,而PayMe亦表明以此為收費標準,與信用卡普遍收費介乎1至2%相比,仍有一定的競爭力。
滙豐銀行回覆查詢時未有透露收費詳情,但強調該行推出的轉數快商戶收款服務,同時支援網上商店、實體店及帳單即時收款,亦可快捷接入網店平台,亦會為商戶提供每月及每日營運帳單供商戶分析。
支付商面對新勁敵,擬以「價格戰」硬撼對手。據了解 ,WeChat Pay HK及AlipayHK兩大龍頭近期為擴充商戶版圖,其手續費可獲豁免或低至1.2%,更不惜工本向小商戶「派錢」,店家每次成功經二維碼收款均可獲現金獎賞。
WeChat Pay HK拒絕透露提供予商戶的優惠具體資料;AlipayHK僅稱向商戶推廣時,均視乎情況提供不同合作方案,在港覆蓋零售商戶數目逾5萬間。
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陳家豪指,香港手機支付P2M市場欠成熟,與用戶「忠誠度」有關,由於港人太習慣使用信用卡,尤其喜歡儲飛行里數及賺取現金回贈,難一時三刻改變消費習慣。
事實上,電子錢包在港開始普及,惟未能成市民首選支付工具。金管局第三季數據顯示,儲值支付工具(SVF)涉及消費支付金額為222.65億元,按年增11.41%。
至於港人最常用的信用卡消費交易額則高達1,366.73億元,足足高於電子錢包逾五倍,可見其「壟斷地位」難以撼動。
陳家豪認為,雖然港人憂慮內地支付商的保安系統及安全性,但上述機構早已積極部署來港搶攻手機支付市場,更以價格戰及各種優惠吸引商戶加盟;相反銀行太遲「入局」,又向商戶收取高手續費,若要跑出相對較難。
他又以內地為例子,雖然由內地多間銀行組成的銀聯近年積極推手機支付,惟微信及支付寶兩大龍頭早已滲透全國,甚至逐漸被業界捧為具「De Facto」(雖非法定但卻實質通用)地位,可見在小額支付場上,大型傳統金融機構不一定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