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融合非易事 效益未顯先添憂

近日內地出台《珠三角區域性合作發展綱領》文件。查實回歸以來,中港經濟和金融連繫日趨緊密,可香港經濟發展卻陷入瓶頸,社會貧富懸殊,置業安居更難過登天。到底未來在進一步加強兩地經濟融合上,如何能夠真正惠及經濟民生,港府有必要反省和檢討,否則協同效益尚未可知,添煩添亂卻就在眼前!

回歸以來,早在沙士年已有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繼而有《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近幾年則有兩地股市互聯互通,基建則有港珠澳大橋、西九高鐵等,可見兩地經濟和金融合作日趨緊密。問題是,這些年香港經濟發展缺乏突破,居民生活質素和經濟競爭力下降,何解?

無錯,多了內地資金來港投資,炒股炒樓。有能力跟炒的,自然富貴;無能力炒賣的,便愈窮愈見鬼。究其原因,這些年香港政府只管依賴內地在旅遊、金融、地產方面的支持,卻漠視經濟結構單一化問題愈趨嚴重。事實上,香港早已失落全球第一貨櫃港美譽,去年更跌至第七位;旅遊業依賴內地訪客,如今旺丁不旺財,卻對民生造成諸多滋擾。

金融方面,互聯互通開通了,但港股國際化褪色,僅靠內地熱錢支撐,至近年內地投資遇冷,港股的流動性問題便敗露。至於樓市,大量內地資金炒高地價,投資需求更激化供不應求的問題,土地政策爭拗不斷。小市民窮盡一生都難以上車,公屋申請人龍沒有最長,只有更長!

若然兩地經濟融合,能促進香港經濟繁榮,改善居民生活,安居樂業,當然是好事。偏偏如今港人的生活和營商環境不比往時,一月份採購經理指數(PMI)已連續十個月處於收縮區間。到底問題出在哪裏,政府仍欠市民一個交代。

在國家主導的區域經濟合作發展下,未來十年鄰近城市將據各自的軌道加快發展,城市之間縱使各有發展目標,但資源競爭加劇是無可避免。香港的問題在於政府官僚水平不堪,對經濟缺乏長遠規劃,搞中藥港、郵輪碼頭與創科,都是有頭威冇尾陣。政府施政失誤,社會怨氣大,區域經濟發展下城市間的競爭加劇,反成失落者埋怨的對象,高呼資源被奪,煩惱飯碗不保。事實是香港自己在蹉跎歲月,能怪誰?

正當政府自誇香港可當區域發展「領頭羊」,亦有人大力反對「被規劃」,總之夜郎自大表露無遺。其實,這個地區規劃正正是一份催促香港經濟要急起直追的最後通牒。香港,你清醒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