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隨時再起泡

市場傳出美國總統特朗普擬辭退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儘管財長姆紐欽隨即予以否認,但仍然重燃市場對央行獨立性的憂慮。綜合銀行界人士意見認為,若然央行失去獨立性,將埋下金融泡沫及通脹失控的伏線。

今年七月特朗普打破白宮過去超過廿年尊重聯儲局獨立性、避談貨幣政策的傳統,他在接受訪問時直言不想聯儲局加息,之後更多次表達對鮑威爾的不滿。

直至上周聯儲局再度加息之後,觸發美股連日急瀉,外電上周六引述多名消息人士透露,近日特朗普多次私下表示希望撤換鮑威爾,消息震驚整個市場。

基金公司Horizon Investments首席全球策略師Greg Valliere直言,「革走」鮑威爾的想法「完全是瘋狂」,即使特朗普只是嘗試這樣做,市場反應將會是「災難性」。

美財長未聞撤換鮑威爾

對此,姆紐欽周日隨即在社交網站發文「補鑊」,表示特朗普「完全不同意聯儲局的政策」,因為現在持續加息及縮減資產負債表是絕對糟糕的事情,尤其是主要貿易談判還在進行當中,但是特朗普從來沒有建議解僱鮑威爾。

白宮發言人桑德斯回應外媒查詢時亦表示,「我沒留意到(特朗普)要炒鮑威爾的計劃。」

光大銀行香港分行資金業務總經理兼聯席主管顏劍文表示,央行職責是根據經濟情況作出相應的貨幣政策,但來自政府的壓力往往有經濟環境以外的政治考慮。

他又說,過去逾二十年環球經濟及政治環境良好,政府自然願意增加央行獨立性,但當兩者目標出現衝突,例如央行要加息防範通脹,不願看見金融市場跌勢的政府就會釋放希望維持低息的壓力。

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表示,政府為保經濟一般會傾向不加息,但央行職能是要穩定通脹,當兩者目標背馳時,央行獨立性就是其「防火牆」。

他又指出,央行加息可以防止金融泡沫及控制通脹,尤其是後者,往往滯後貨幣政策六至十二個月才見效,若政府左右央行決策,令相關風險浮現,屆時要補救可能為時已晚,形成更大的金融風險。

新興市場存更大不確定

不過,他認為,歐美等地政府對央行施壓程度未算很嚴重,尤其是鮑威爾「應該仲守得住」,反而新興市場央行將會面對更大的不確定性,例如印度等。

顏劍文表示,若央行失去獨立性,有較大機會出現貨幣政策的誤判。他又稱,過往各國央行一直面對不同的政治壓力,只是近年施壓的情況更「出面」,相信除非真的「換人」,否則鮑威爾的政策會「頂得住」外間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