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憂藥價大跌拖累盈利,加上券商「踩多腳」唱淡前景,醫藥股周一續遭洗倉。當中,藥明生物(02269)瀉15.42%,三生製藥(01530)及康哲藥業(00867)等更創一年新低。瑞信及里昂預計,醫藥股板塊表現將會繼續疲弱。
周一藥明生物港股通錄得淨流出1.14億元,為全日錄得淨流出最多的個股,而石藥集團(01093)、中國生物製藥(01177)亦分別錄得淨流出6,275萬元及5,521萬元。不過,復星醫藥(02196)及東陽光藥(01558)則分別錄得淨流入4,548萬元及4,653萬元。
值得留意的是,多隻醫藥股已連續下跌4至5個交易日,其中,中生製藥、藥明生物及石藥集團均累跌逾兩成。
國家醫保局日前公布,「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擬中選結果已開始公示,31個試點通用名藥品中有25個集中採購擬中選,與一七年最低採購價相比,價格平均下調55%,最高降幅更達95%。
瑞信報告指,藥物集中採購之公布顯示產品降價幅度大於市場預期,預計藥股板塊表現將會繼續向下。
里昂報告亦表示,預期首批集中採購藥物將會大幅降價,加上政府有機會將措施擴展至其他藥品及城市,因此重申對製藥行業持保守看法,並且下調醫藥股的收入預測,維持石藥集團、三生製藥及中生製藥「跑輸大市」評級。
高盛認為,上述公告標誌中國仿製藥將開始面臨結構性變化,但相信藥品新定價需要二至三個季度才能完全應用於11個城市,並開始擴展至其他城市,但預期中生製藥受到上述政策負面影響最大,預料該公司一九年銷售最多下跌約16%,給予其「中性」評級。
不過,仍有大行籲趁機買醫藥股。交銀國際表示,仿製藥價格下降、利潤壓縮將會漸成常態,藥企之後有機會傾向於轉移研發成本至創新藥,以爭取更高利潤。
報告認為,擁有豐富產品線、研發團隊強大、抵抗風險能力充分的公司,將在這次行業調整中獲利,該行首選藥明生物,維持「買入」評級。
中金亦指,上述事件對藥企一九年業績影響有限,長期影響程度取決於後續推廣及價格全國聯動速度,並認為目前市場對醫藥股情緒已較悲觀,相信其後政策有調整空間,可能會帶來估值重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