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銀行內地貸再度收緊

中美貿易關係持續反覆之際,香港銀行收緊內地相關貸款再升級!消息透露,個別港銀再出三招,包括要求企業部在今年底前,全面提交內地相關企業的特別信貸匯報,以及增加內企提取貸款前要批核的程序等。

根據海通証券統計,內地今年首十個月有108隻債券違約,違約總金額接近1,000億人民幣,已經超過了此前四年違約金額的總和,而且以民營企業為主,令市場關注內企債務違約惡化的趨勢。事實上,上海清算所踏入十二月,隨即公布洛娃科技集團及永泰能源,未有為若干其融資債券票據支付利息。

暫停民企無抵押貸款

鑑於中美貿易戰對內地經濟衝擊浮現,香港銀行對內地民企的貸款審批亦日趨嚴格。商業銀行部人士透露,有港銀要求客戶經理針對內地企業貸款,高於抵押品價值90%或以上,例如企業提供100萬元抵押品,貸款額一旦超過90萬元,均要在年底前提交特別信貸報告。

即使企業獲得銀行批出信貸額度,提取貸款前新增一重關卡,要求企業銀行主管再批核。

與此同時,銀行暫停民企的無抵押貸款,若有抵押品亦必須屬香港資產,以免跨境索償時遇上困難。

銀行家解釋,港銀對內地企業違約的憂慮不斷上升,內地相關貸款已進入「寒冬期」,短期內難望錄得增長。

事實上,金融管理局數據顯示,香港總體貸款已經連續四個月陷入萎縮。

港處加息周期需求減

華僑永亨銀行經濟師李若凡表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內地企業本身貸款需求不算強勁,加上香港處於加息周期,內地企業於香港貸款成本偏貴,因而減少於境外借貸。

由於預期中美貿易間的負面消息會持續出現,她料內地企業違約風險上升,銀行貸款時會尤為審慎,今年香港銀行業的內地相關貸款增長會放緩。

本報於今年上半年率先披露,香港銀行對於可能陷入中美科技戰的企業,甚至有相關業務往來的企業,列出高危名單,包括有受美國點名制裁的企業、正受美國調查的科技公司、國有或涉及保安的科技企業,以及電子產品貿易商等,進行信貸、反洗錢及制裁風險的全面審查。

金管局近月則指出,一向關注銀行有否用審慎原則批核貸款,截至六月底止,內地相關貸款大約佔香港整體貸款約45%,負責銀行監理的職員「睇到實」,雖曾出現個別內地企業債務違約,但未有擴散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