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年底尚餘不到一個半月,回顧今年港股走勢先揚後挫,至今恒指高低波幅接近9,000點,一個做錯邊冇及時修正,隨時冇得留低!長「空」萬里的淡友,雖然期間的反彈浪都唔易捱,但堅持做淡呢一刻總算收穫甚豐。展望今個年關以至明年首季,內地經濟情況嚴峻,要提防出現企業債務違約集中爆發甚至企業倒閉潮,仍留在魚缸短炒者,必須注意避開中資股地雷!
中美開打貿易戰以來,美國經濟仍維持相對暢旺,可中國經濟增長卻已明顯放緩。十月底政府高層召開會議討論經濟問題,兩大重點就是支持民營經濟和資本市場發展,顯見經濟展望不容樂觀,化解民企融資困境已關係到大局穩定。
為解救民企,財金官員更提出「一二五」建議,市場憂慮內銀要負起「非常任務」,將面對不良貸款增加及資產質素下降的問題,最終或又再要以「債轉股」方式由內銀股東「埋單」,故消息令內銀板塊備受沽壓。
這十年民企發展迅速,卻產生很多問題,尤其是高槓桿操作、走資、瘋狂舉債再進行海外收購,規模與槓桿大得不能倒,若不規範民企的發展,盲目「救急」,只怕會釀成更大的危機在後頭。不救等死,救亦未必能翻生,這是當前民企問題之大難。政府公開力挺,也許可以暫時消除政策疑慮,但支持民企安渡質押和債務危機等措施的成效仍待觀察。
市場對於中資股的盈利前景感悲觀,適逢年尾,不排除較多民企出現資金問題,甚而現倒閉潮,短期投資中資股須小心地雷,沾手以下板塊尤其要小心,免得終年在魚缸打拚的利潤,臨年尾一鋪清袋!
內地經濟困局當前,對內銀股而言肯定是日子難過。一來,美國聯儲局正在持續推動利率正常化,可今年以來內地四次降準,中、美貨幣政策背馳,換來是人民幣貶值壓力揮之不去。人民幣資產價值下跌、企業及零售客戶貸款需求下降、走資壓力增加、壞帳上升,皆不利內銀股表現。
更令人擔心的是,中銀保監會提出的內銀「一二五」目標,雖然事後官媒澄清這是整體方向性指標,而非硬性考核指標,惟事件足以反映財金官員講話未有周全考慮到市場反應,在政策制訂者層面出現混亂,而將民企問題交由內銀負責「拆彈」,引發的沽壓將令內銀的估值低上加低。
故結論是,內銀股持倉比例宜適量下調以控制風險,且選股上宜集中工商銀行(01398)及建設銀行(00939)兩大內銀就好了,不要太過分散,中小型內銀股盡量避免沾手。
內房股債務問題是當前政府最頭痛的問題。過去兩年當局致力去槓桿,對內房的調控,算是暫時止住了債務問題再度急速惡化,惟問題依然存在,亦限制了政府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靈活性,變相綁架了銀行體系,不救不行,救亦不行。
內房佔了港股一定比重,若仍要持有港股,內房股也許是少不得的持倉股類。要規避風險,可以嘗試從選股方面着手。建議原則必須重視企業財務狀況及資金回籠速度,不僅是不大不買,且宜避民企背景,主力集中在有國資背景的大型內房企業身上。畢竟國資背景企業一旦出現困難,經驗相告可透過國家擔保的債務重組度困境,至少唔會渣都冇得剩,當年的粵海投資(00270)債務重組案,便屬一例。國資背景的大型房企例子,有中國海外(00688)及華潤置地(01109),一來關門大吉本金變零的可能性相對細,二來在行業大調整下,憑着國資背景實力,有望充當淘汰賽的整合者,長線仍有得守。
大型綜合民企股理論上受惠銀行的民企貸款目標政策。之不過,月初人民銀行發表《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指民企和上市公司通過投資、併購等方式逐步控制多家、多類金融機構,形成「金融控股公司」,這些公司急劇向金融業擴張,風險不斷累積和暴露,對監管機構帶來挑戰。
部分大型綜合民企擴張過度,已近乎「大得不能倒」,雖不能一刀切斷其融資渠道,但為了防控金融體系風險,還是要着手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制度,規範經營,確保有充足的資本應付業務擴充。如是者,至少被官方點名的復星國際(00656)及恒大集團(03333),雖然市值夠大,但還是迴避為妙。
至於行業龍頭民企,比如科網龍頭騰訊控股(00700),其實核心業務已上軌道,現時主要因高增長的手遊業務遇上政策風險,令短期股價沽壓未消。
不過,中國推動創新科技的應用不會停止,騰訊身處的大環境仍然正面,真正挑戰是來自對外開放市場,惟相信這點官方會十分審慎,故對於騰訊的前景,暫毋須過於悲觀,股價最大的調整風險階段該已過去,最惡劣情況相信向下跌空間不出三成,是否長期作戰又或逢低收集,各位因應財政狀況自己計自己數。
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