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投資忌衝動 防範有方法

相信大部分投資者均不想打開十月份的投資戶口月結單。回顧恒指於十月份下跌10%,二十一個交易日中跌足十四日,50隻成分股當中只有三間企業錄得正回報,但最高亦不足1%。簡單而言,若投資者手痕博反彈,相信輸錢的可能性極大。

跌市博彈須控制注碼

提及博反彈,一般散戶會選擇兩大類別的股票作上述的操作:一是股價已累積大量跌幅,各項技術指標出現明顯超賣;二是過去曾投資該股票並獲得不俗的回報,現時股價回落便想趁低買入,簡單而言即是「食過翻尋味」。

先談第一類,略有經驗的投資者應該明白,超賣再超賣的例子多不勝數,既然命中率不高,而上望目標往往只是幾個百分點,當中包含大量技術及幸運成分,最終結果很大機會是做多錯多。

有本港的基金經理曾經提及,縱使市況欠佳及未有心水股票吸納,他仍會透過衍生工具作短線炒作,其中一個目的是要維持對投資市場的感覺。筆者不會反對散戶有類似的操作,但要控制注碼及多透過衍生工具操作。若買正股博反彈時,切忌將短線操作變成長線持有。

至於第二類,相信大部分散戶因此損失慘重,而重災區非騰訊控股(00700)莫屬。騰訊於年初升至歷史高位476.6元後回落,不少散戶因為曾經在投資騰訊中獲利,加上女股神的祝福,於是紛紛趁低吸納。誰知內地收緊手遊政策令股價持續下跌,甚至有媒體因此形容騰訊由「股王」變為「妖股」。

可先寫下分析疏理思緒

當然,以「妖股」來形容騰訊未免有點譁眾取寵,始終管理層未有透過任何財技刻意令股價下跌。

散戶的「食過翻尋味」,主要原因是過去的獲利經驗令自己的主觀意願蓋過客觀分析,甚至忽略基本的風險管理。投資者該明白,縱使自己學識淵博,甚至擁有多個專業資格,亦不能排除主觀情感影響投資決定。

要避免主觀情緒影響投資決定,散戶可考慮以下幾個方法,一是利用強弱危機分析,在一張白紙上寫出企業的優勢、劣勢、機會及威脅,以疏理自己的思緒。二是為自己訂立投資冷靜期,期限不少於一日。若散戶擔心冷靜期令自己錯過入市機會,可以採取分段吸納以作出平衡,例如在冷靜期前先買一注,待冷靜過後再決定是否加注或平倉止蝕。

「硬止蝕」有助風險管理

三是最重要亦是筆者過去經常提及的,就是為自己訂立硬性止蝕機制,避免主觀情緒影響風險管理。硬性止蝕機制除了可以是股價的調整幅度外,亦可以配合其他因素用作為風險管理守則,例如澳門當每月的博彩收入按年升幅低於5%時,便開始減持博彩股,又例如加拿大的大麻合法化正式生效,即不論獲利與否都平倉離場。硬性風險管理可以五花八門,但最終仍要依賴散戶自己有紀律地落實執行。

(本人沒有持有內文提及的港股)

梁志麟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策略師

作者:梁志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