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恒指在環球股市中表現亮麗,是強者中的強者。可惜,受中美貿易戰拖累,恒指自年初高位回落之後,表現每況愈下,最近更單日跌超過一千點。
港股市場哀鴻遍野,小股民自求多福,期望熊市快快退潮。然而,坊間不乏擇時進場之說,相關策略琳瑯滿目,那為何大部分股民未能低買高賣,避過熊市?
基金界傳奇人物博格爾說:「擇時進場是不可能,即使你在下跌之前賣出,但又怎決定再次進場的時機?捕捉了一次時機已非常困難,若要再次成功幾乎是不可能。我在這個行業五十年頭,未曾見個誰可以不斷地成功擇時進場。它不僅不會幫助你的投資計劃,甚至適得其反。」
事實上,擇時進場甚或嚴重跑輸長期持有策略。據富達的研究資料,若有位投資人在一九八○年開始買入標普500指數,並持至一八年六月二十九日,以包括股息再投資計算,一萬元的資金增至七十萬元左右。不過,若你錯過了最大升幅的五天、十天、三十天及五十天,回報與長期持有比,分別相差35%、52%、81%及91%!由此可見,擇時進場可能令投資人得不償失。
與擇時進場相比,較有效的做法,是以月供的方式投資,即俗稱的平均成本法,每月定額投資。這方法可以使投資者無懼市況,堅持投放資金進入市場,特別是波動市。
波動市往往是投資良機。若投資者於一九三二年五月、一九八二年七月、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及二○○九年入市,五年後的回報分別高達3.67倍、2.67倍、2.51倍及1.78倍。可是,有多少人敢於在這種市況低位進場,實踐別人恐懼我貪婪?
最後,假如上文仍然說服不了讀者放棄低揸高沽,也切記勿以槓桿撈底。畢竟,無人知道股市可以回撤多深。有興趣的讀者,不妨鑑古知今,看看在大蕭條時,價值投資鼻祖格雷姆如何因槓桿而輸錢收場。
御峰理財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