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野:降準緣何A股無動於衷?

周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從十月十五日起下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這是今年第四次降準,將向市場淨釋放7,500億元人民幣資金。

按一般規律,連續降準有利於緩解市場中長期資金面,對股市中長期將產生一定利好作用,A股亦應有所回暖反映。再從A股歷史總體走勢看,十一長假後開門紅的可能性較大,有資料表明A股於過去十八年,有十二年出現上漲。

從概率上看,十一假後首日容易開門紅,比如今年四月十七日人行宣布降準1個百分點,滬綜指翌日漲0.8%。然而,此次降準卻出人意料,令人大跌眼鏡。周一A股大跌令市場猝不及防,完全吞噬節前一周的反彈成果,滬綜指報2,716點,跌3.72%,深成指報8,060點,跌4.05%。

此次人行降準,為何A股市場無動於衷,或者說廣大投資者對此並不買帳?從客觀分析主要有兩大原因:

首先,長假期間歐美亞太股市一片慘淡,新興市場再現股匯「雙殺」。此外,原油等大宗商品仍上漲,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形成了蕭殺景象,投資者信心難以托起。

境外資金續撤離

儘管人行宣布降準,但似乎投資者並不領情,對市場提振作用不大;尤其是定向降準資金總量不過7,500億元,主要流向實體企業,對於總市值高達50多萬億元的A股來說,流入的資金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其次,由於受聯儲局加息導致人民幣貶值等因素影響,境外資金出現大規模撤離傾向。滬/深港通在周一淨流出額接近百億元,使得北上資金青睞的藍籌、指標股出現在跌幅榜前列,放大了市場跌幅。

投資者已失信心

同時,各項不確定事件還在持續發酵,尤其是貿易體系的單邊化訊息,讓市場參與者對內地出口的擔憂漸趨加重,放大了市場的調整壓力。此外,今年底和明年初經濟增長仍有進一步下行壓力,投資者對此也顯示了一定的擔憂。

綜合上述因素,就使得儘管人行降準,A股反應比較冷淡;尤其是持續低迷的態勢,很大程度上已讓投資者對A股市場失去信心,這也許是A股市場對降準反應不敏感的重要因素。

中國知名財經評論家 莫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