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拆借近五千億 逾十年高

香港金融管理局今年以來27度出手捍衞聯繫匯率,累計買入逾千億港元,同時香港銀行間的拆借金額,在六月直逼5,000億元,創逾十年新高。銀行家表示,交易量急升反映加息周期下套息活動升溫,以及銀行對資金部署增加,有利銀行交易收入。

光大銀行香港分行資金業務總經理兼聯席主管顏劍文指,受美國加息、套息交易及資金流出香港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港元匯率波動性增加,所以外匯掉期成交急增。整體銀行間市場的成交額可將維持高水平,對銀行資金部的交易業務及收入亦有好處。

未見市場恐慌走資

對於銀行間的港元掉期交易量上升,永隆銀行司庫蕭啟洪相信,是因港元及美元的隔夜至兩周期等短期套息交易,在到期時要頻密地續期有關。但他指未見資金出現恐慌逃離香港。

星展銀行(香港)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亦稱,港元拆息多年來徘徊極低水平,近年美息上揚但港元拆息仍相對偏低,吸引市場更多資金進行套息交易活動,推高銀行拆借成交量。

根據金管局數據顯示,今年六月的港元銀行同業拆借成交總額高達4,975億元,單計香港境內交易金額亦達1,790億元。其中,掉期交易更是九四年有紀錄以來首次突破1,000億元。

加息周期料再飆升

有大型銀行資金部主管稱,香港拆息處於上升周期,加上資金流走,所以拆借交易亦上升。隨着美國保持加息步伐,港元拆借量更可望於明年創歷史新高。

值得留意的是,港元拆借交易,更多以掉期產品的形式進行,例如六月的總交易額達3,566億元,是銀行直接拆借資金(俗稱直錢拆借)的2.53倍。

他解釋,香港愈來愈多跨國銀行透過與海外母行進行交易,涉及不同貨幣,有別於以往在本地同業間「塘水滾塘魚」,而且今年起實施新淨穩定資金比率(NSFR),銀行拆出三個月以上的資金要面對額外資本成本,所以紛紛轉用掉期取得流動性,料趨勢不會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