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野:普通市民勿做離地投資者

城中政經人士偶爾言行,因為荒誕和不明白民間疾苦,故遭普羅市民嘲諷離地。然而,在投資的事情上,普通市民是否夠接地氣,還是活在堅離地城呢?最近,翻查投資者教育中心的《香港零售投資者研究》,發現本地投資者仍然抱不切實際的想法。

預期回報別好高騖遠

在受訪的數百名基金投資者中,有四成人期望投資年回報達兩成以上。由於是次研究是在去年秋季進行,未知是否當時氣勢如虹的港股氣氛影響,因而訂立如此目標。平心而論,要是期望某一年回報達兩成還好,若是期望基金每年回報達兩成,這最終只是不會實現的空想。幸然,逾七成的受訪者稱其投資年期達五年或以上,可見實際上是長線計劃,而非以搵快錢的短期心態投資。

值得留意的是,購買基金的渠道方面,五成八的受訪者只透過傳統渠道(主要是銀行客顧經理),一成七只透過網上平台買賣,四分一則表示兩種方法都會使用。這點與僅兩成人只透過傳統渠道相映成趣。透過傳統渠道選購基金的投資人中,近八成是基於中介人提供的服務,包括解釋產品特性、風險及建議;四分一人喜歡中介人提供的風險偏好評估與合適基金配對;約一半表示擔心網絡安全;有近三成人坦言缺乏相關知識。

應充分了解產品特性

在選擇基金時,費用及收費、預期回報、主要風險和歷史表現是投資者的首要考慮因素。少於一半的人關心產品特性,而只有三分一清楚知道組合內的投資資產是甚麼。畢竟投資的都是血汗錢,故筆者希望投資者明瞭投資產品的特徵。舉例說,多數投資者視衍生工具是高風險產品,但是現時不少基金涉及使用衍生工具,一般都只用於對沖。

因此,投資者在投資前,應要好好細閱產品資料概要。這份資料是了解基金的天書,內容包括目標及投資策略、基本貨幣、主要風險、客戶收費、派息政策等。投資者可透過它了解投資產品是否適合自己。

御峰理財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