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糾紛持續,外部風險為內地經濟增添重大不明朗因素。中央要穩經濟,就得從內部需求方面着手,可企業經營日益困難,就業及消費市場迭起暗湧,必須及時予以正視。事實上,減稅降費、財政改革和信貸政策是化解內部風險的必要元素,當局須掌握時機,否則年底關口逼近,穩經濟任務便會更為艱巨。
最近當局推出多項減稅降費措施,預計可減輕企業稅務逾四百億元人民幣,並將於明年實施新版個人所得稅法。惟另一方面,當局落實將各項社保費用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實現統一全國社保費率,變相杜絕企業低報漏報等避稅空間,此舉在經濟增長放緩的大前提下,對經營本已困難的企業無異百上加斤。企業成本增加,除影響競爭力外,亦會降低個人可支配收入,壓抑消費意欲。凡此種種,與刺激內需,提振經濟增長的方針,顯得背道而馳。
內地社保徵收費率偏高,佔企業人力資源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是內地營商者的共識,並且長期為人詬病。十年八載前,經濟高速增長,企業毛利率達雙位數,問題尚可應付,但如今企業毛利率難再跟當年相提並論,高昂的社保開支,明顯會窒礙投資意欲。雖然當局表示會研究減低社保費率,但如何加快研究及落實執行,顯然還有一段漫長的路。
此外,內地樓價高企不下,勞工成本已升至一個不便宜的水平,加上貿易戰打擊出口業,可以想像製造業的經營尤其困難,當中不少存在低報漏報社保的企業,一旦被追收,可能會引發關門潮。未來數個月,當局宜進一步加強減稅降費的力度,並在末季年關前確保市場有足夠的流動性,鼓勵銀行對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支援,以防止出現企業倒閉潮。
美國推行大型稅務改革,為美國企業帶來希望。內地要透過減稅降費協助企業解困,亦要精準到位才能做到事半功倍,邊減邊加的做法只會令努力變得白費。此外,同樣迫切的,乃須徹底推動財政改革,壓縮財政開支,精簡政府架構,提升行政效率,為減稅降費提供更大的空間,真正惠及居民收入及企業盈利,才能實現穩經濟的目的。
畢竟,要應對外來衝擊,除了研究反制行動外,更要做好本身應做的事,決心去除阻礙改革開放的弊病,加強自身經濟實力和競爭力,才是關鍵。理性看待貿易戰,也許對於確保內地經濟長期穩定發展,是好事多於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