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評級機構首重客觀公道

資本市場大事件!大公評級被中國監管部門給徹底幹趴下了。八月十七日流出一個訊息:「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給予大公評級信用評級集團有限公司嚴重警告處分,責令其限期整改,並暫停債務融資工具市場相關業務一年。」

核心的問題是:第一,在為相關發行人提供信用評級服務的同時,直接向受評企業提供諮詢服務,收取高額費用,嚴重背離獨立原則;第二,在交易商協會業務調查和自律調查工作開展過程中,大公評級向協會提供的相關材料存在虛假表述和不實訊息。

由於經常協助內地民企對接各種香港當地投行發債,筆者很了解這家大公國際和大公評級。如果要用一個口語來形容,筆者只能說:「失控!」

某些評級太出人意表

為甚麼?因它的某些評級讓人不可思議,目瞪口呆。譬如眾所周知,今年以來美國經濟發展勢頭相當良好,人民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GDP成長一季度破2,二季度破4,是十幾年來的高點之一。美匯指數非常堅挺,大量資金因減稅回流,基本達到全國充分就業。但就在這麼一個摧枯拉朽的經濟成長背景下,今年一月,大公評級竟然將美國本、外幣主權信用等級由A-下調至BBB+,評級展望為負面。

這公司說,美國政治體系對經濟帶來負面作用,使得政府償債能力下降,而特朗普稅改將使這一局面進一步惡化,美國的虛擬償債能力有可能成為下一場金融危機的爆發點。

為甚麼這家公司敢做出如此詭異而扯淡的評級?因為大公走了一條不同於其他公司的走紅之路──民族主義。

中國市場上其他幾家更知名的評級公司,要麼與外資有股權合作,要麼有戰略合作,走得相對比較規範,業務也相對合理。

另類思維市場不受落

那麼大公評級呢?完全沒有外資,純粹中國民資,業務又小,怎麼出名呢?那就高屋建瓴,乾脆給世界所有國家搞主權和信用評級,而且重點攻擊美國就很好了:大公是世界上第一個系統研究並揭示美國評級思想和方法弊端的評級機搆,據說搞出了一套區別於以違約率為核心的傳統評級辦法的特殊評級方法論,並真的敢於在全球第一個下調最大債務國美國的信用等級,一下子就熱了,聲聞於野。

例如記憶中大公評級給中國鐵道部短期融資券(1年期限內的快速融資工具)的評級是AAA,同期給美國的評級卻只是AA+。這種邏輯,超越了一切經濟學、金融學的基本模型。

不過,這可是一家擁有多個政府部門認定的中國全部債務工具類信用評級資質的公司,那些牌照和資質真是太值錢了。筆者兜裏沒錢,要不,真想給收購過來,重新好好經營。傳統的風險評估辦法,可不是一個特立獨行的、舉着民族主義大旗的公司能輕易否定。

任何資本市場,都不喜歡特立獨行。

吳小平

資深金融人士,曾任中金公司財富管理部執行總經理,現投身互聯網金融創業。

作者:吳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