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貿易戰升級,中國國務院早前表示會採取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建銀國際直言,目前情況與以往經濟刺激周期明顯不同,籲投資者莫期望過高,憧憬政策可帶領股市離開目前低谷,即使有穩健的上半年盈利及更具支持的政策提供短線支撐,任何潛在反彈都是短暫,尤其第三季及第四季後期,宏觀風險仍然顯著。
金融海嘯以來,中國共實施了三輪主要經濟刺激措施,其中○八年十一月中央提出「四萬億」計劃最令人記憶猶新;而○八年九月至十二月期間,人民銀行更五次下調基準利率及四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於「大水猛灌」下,期間商品價格及中港股市急升。雖然刺激措施帶領全球經濟走出衰退,惟卻衍生嚴重後遺症,便是槓桿率和金融系統性風險急升,到目前仍纏擾着中國。
至於一一年至一二年推出的第二輪刺激措施,主要是由於歐洲債務危機,以及中央收緊內地房地產市場,導致經濟出現放緩。
儘管第二輪刺激政策同樣帶動恒指及國指分別累積上升17%及11.7%,但同期滬綜指及深成指卻大跌9.6%及16.2%。
及至一四至一五年,希臘擬退出歐盟令歐債危機憂慮重燃,加上全球對通縮的憂慮及內地經濟放緩,中央再次透過財政及貨幣政策的「組合拳」,推出第三輪刺激措施。期間滬綜指及深成指分別累積上升46%及逾70%,惟同期恒指及國指卻分別下跌8.7%及9%。
建銀坦言,與過去幾輪刺激政策的宏觀環境比較,現時高質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空間較為有限,許多大型基建項目已經完成,且企業債違約更成為日益突出的問題。其次,內地房價依然過高,對房地產泡沫的憂慮,限制了政策放鬆的可能性。同時,人民幣貶值壓力和全球緊縮貨幣政策,亦限制了人行的貨幣政策。再者,從信貸增長及資產價格顯示,中國經濟似乎進入了擴張末期的早期收縮階段,為實施過於激進措施增加了風險。
因此,該行認為,目前的條件不利於大規模刺激,股市可於年內重回今年一至二月的高位可能性很小。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亦稱,根據過往經驗,中央推出刺激措施對市場氣氛的帶動僅短暫,只可維持約三個月,且今次的寬鬆措施受制於中央去槓桿政策及對內地樓市泡沫的憂慮,中美貿易緊張關係或升溫,將令外在需求轉弱。
儘管可帶動周期性股份,但他認為不足以抵銷貿易戰及內地樓市放緩的負面影響,故即使看好鐵路設備、基建及機械等股份,惟周期性股份跑贏的幅度將不及以往強勁,且只是短暫,反而看好內地電力股及內險股。此外,對內房股、原材料及家電股維持審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