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部形勢發生巨變。美國甚至整個西方世界正重新評估與中國的經貿關係,中國也在重新審視自己作為世界工廠與主要貿易國的戰略互動。
在上月底政治局會議的報道內容中,筆者認為最客觀的一句話是「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其實所謂變,就是面臨與其他國家的劇烈貿易摩擦。這個變,不是好詞,是帶有高度憂慮的警惕。會議另要求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穩就業」放在首位,皆因一旦工廠訂單大幅度消失,須要有足夠承托,否則穩定將成空話。
進一步判斷,要維持穩,要應對變,總體政策導向,是寬鬆、放鬆。
怎麼寬鬆放鬆?第一個貨幣政策要放鬆。對內,要用寬鬆之淡水沖洗實際利率上升的鹽鹼度,確保社會整體資金成本平穩有降。對外,要做好打持久戰準備,萬一摩擦加劇,匯率、出口要有充足彈性空間,硬挺着可能突然就斷了。這一條,如何翻譯為老百姓的投資理財?筆者覺得是積極負債,積極借款,積極投資有價值的資產,以負債對應寬鬆,寬鬆曲線只是開始。
第二個財政政策更積極。這句話,是國常會上的金句,筆者覺得說的很好。怎麼能在當前形勢下繼續加快財政收入呢?這不合理。應對變局,財政要「少要錢」,要「多花錢」,要適當多背一些財赤。中國的集中體制,何必與其他國家比資產負債率?我們本來就可以背負更高。當然,財政不是衝到民間投資領域去爭搶,那樣的擠出效應反而得不償失。多投基建,多及時下撥款項,讓財政也成為生產力。
第三個信貸規模須強制擴大。此前在《政府工作報告》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的語調是「維護流動性合理穩定」,而最近,譬如六月二十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則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就是說明「不很寬裕」、「很不寬裕」嘛!在去槓桿的壓力下,銀行信貸發揮了幾乎是增量全部的特殊功效。夠不夠?作為金融主力,信貸當然還不夠,要給各家銀行強制下達信貸任務,逐一監督完成。
第四個穩定表外。從上個月的社會融資總量情況來看,非標轉標,表外進表,依然在繼續。資管新規允許適當投資非標後,非標轉化的速度肯定會下降一些,但配套細則對非標有個限額管理,這還是個壓力。而且,委託貸款已經連續第四個月負增長,七月份的信託貸款僅1,200億元人民幣,按年幾乎丟了一半的動力,這塊暫時沒有甚麼好辦法。如果這種最具活力、最看好經濟的金融汽油流不到經濟發動機裏,你說經濟怎麼熱絡?
第五個地產調控將更嚴。十年來,筆者第一次看到「堅決遏制房價上漲」這樣的鄭重表達。怎麼才能保證房價絕不上漲呢?那市場調控肯定是不行了,只能行政調控。問題是,如果真的貨幣更寬鬆,財政更積極,信貸要擴大,表外要穩住,真的不知道怎麼才能保持一線房價不上漲,那必須上漲啊!監管的應對,頂多就是加快房地產稅的推出。但多國經驗表明,房地產稅不會從根本上影響漲跌趨勢。
好!筆者的總體態度是:短期內,中期內,政策組合肯定是要放鬆了,風險暫時讓渡給了機會。大家一方面要看到外貿前景的不利,但也要看到內部調整帶來的寬鬆機遇。在寬鬆的初期,必須負債,必須投資,通脹必將抬頭,你不應該只是觀望。
資深金融人士,曾任中金公司財富管理部執行總經理,現投身互聯網金融創業。
作者:吳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