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策鬆緊要適度 內房調控不能鬆

中美貿易糾紛仍未有解決迹象,內地經濟漸見疲態,促使中央檢討貨幣及財政政策,力求穩增長。本來,危機當前,靈活變通,增加政策彈性乃無可厚非,但大量放水的同時,亦須確保新增的流動性去到實體經濟,杜絕流入樓房炒作或用作填補債務黑洞!

人民銀行月中發表文章批評財政政策未到位,至本周初傳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定調,要部署更好發揮財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擴內需、調結構促進實體經濟,並根據形勢變化相應微調、定向調控,以應對外部環境,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內運行。由此看來,官方已將貨幣政策轉向「鬆緊適度」,並打破「去槓桿」的框框,強調要「穩槓桿」,要求增強政策操作的靈活性,確保資金供應面基本穩定,以安撫市場情緒。

不過,內地經濟結構積存的毛病仍有待解決,加上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即使未來放寬生育,十年樹木並沒有捷徑,偏偏遇上多年一遇的貿易戰,在內外風險不斷累積之下,去槓桿到了一定程度,倒是時候作出調整,故有所謂過渡至「穩槓桿」之說。

今次中央排除「大水漫灌」式的刺激,強調要確保社會融資規模和流動性合理充裕,落實已出台的各項措施,確保小微企業有融資渠道,並配合更積極的財政政策,減稅降費,加快推動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支持基建推展,正是為經濟全方位「保底」,以抗衡外部不穩定因素。

當然,凡事都有代價,尤其是正藉美國聯儲局在收緊貨幣政策,推動利率正常化及執行縮表,但內地卻反其道而行,結果會令人民幣承受貶值壓力。幸好,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之下,人民幣貶值有助刺激出口,故整體政策還是不失條理。

唯一令人擔心的是,新增的流動性必須要用於實體經濟,切不可被地方政府用於填補債務黑洞或以各種手段來轉移至樓市炒賣上,令債務危機及經濟結構問題進一步惡化,如此則猶如搬石砸腳,最終只會得不償失!

說到底,內地企業及地方債務問題嚴重,加上內房資產泡沫,已變相綁架了銀行體系。官方必須確保房屋供應能滿足剛性需求,並致力穩定宏觀經濟,維持有利的營商環境,讓市場機制有效執行,汰弱留強;同時須堅持針對內房的各項限購、限貸、限價、限售等調控措施,抑制房價上升,長遠還須研設房產稅,以時間換取有序解除槓桿與泡沫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