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銀不良貸恐升至2%

內地企業債務違約風險未見頂!瑞銀報告估計內地達1.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債券有違約風險,發行相關債券的企業涉及銀行貸款達3.4萬億元,有機會變內銀壞帳。內銀分析師料,下半年內地流動性仍緊張,內銀整體不良貸款率將升至2%。

一三年至今內地共有180宗企業債務違約,單計今年以來已有24宗。但與已發展地區的違約率達2至3%相比,去年內地違約率僅0.21%,仍屬低水平。不過,近45%債券於未來三年到期,規模達6.7萬億元,瑞銀形容企業違約高峰期仍未出現。

潛在爆煲債券佔逾7%

該行估算,市場上有潛在違約風險的債券,佔債務總額的7.1%;發行相關債券的企業所涉及的貸款規模,相當於其債券的2.3倍,有轉化成內銀不良貸款的潛在風險。截至一七年底,內銀投資企業債規模佔股本的21.1%,其中重慶農村商業銀行(03618)相關比例最高,達到41.4%。

不過,瑞銀認為,因發行債券的企業主要為國企,一旦還款出現問題,通常會獲政府出手支持,如注資或延長還款期。事實上,由於內地持續去槓桿以減少社會整體借貸,部分企業轉向債券市場進行融資,令企業債券違約風險上升。

目前內地五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介乎1.4至1.6%,HTSC研究部首席分析師陳姝瑾指,目前債券企業違約率,遠低於銀行不良貸款率。

陳姝瑾料,內銀今年第二季度的不良貸款率會上升,主因不少銀行都按照監管要求,把逾期9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貸款類別,料年底整體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會達到2%。根據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數據,今年五月底,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9萬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9%。

政府不再為企業「埋單」

雖然債務違約增加,但內銀不良貸款率仍然低企。惠譽中國銀行業評級主管胡明月解釋,自一○年起,內銀信貸增長都來自非貸款信貸,例如債券,加上銀行有新不良貸款出現時,監管機構會鼓勵銀行將其賣予資產管理公司,或者予以核銷,所以預期企業債務違約的情況,未必能完全反映於銀行不良貸款比率上。

內媒報道,隨着監管趨嚴及產業轉型升級,內地政府不願再為大型企業的壞帳「埋單」,面對希望回收貸款的銀行時,遂採取新的模式,由政府提供擔保,並承接銀行債務。雖然內銀帳面的不良貸款消除,但政府、銀行及企業之間互相推諉,未來還可能產生更多債務,融資市場的實際風險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