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通憂貿戰增華信貸違約風險

市場憂慮中美爆發貿易戰,中國金融系統會受衝擊。摩根大通亞太區董事總經理及副總裁李晶表示,內地債務違約增加之際,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有機會產生連鎖反應,若內地企業償付債務能力受壓,未來中國信貸質量將下降,對小型銀行不利。

不過,她認為,若與大多數新興市場比較,中國更能承受貿易戰。該行預測,中國將考慮降低小型企業及內地發展商等現金短缺公司的借貸成本,避免違約上升。

瑞銀料違約成新常態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亞太區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一帆則持不同意見,認為企業違約將成為新常態,因為中國政府或容忍更多違約,以鼓勵信貸差異化定價,惟爆發全面系統性金融危機的機會較微。

今年內地去槓桿及加強金融監管不變,企業融資環境逐步收緊,導致內地債務違約頻生。有外電引述中信證券分析認為,按目前違約數量及金額來看,今年勢超越一六年水平,成為史上最大違約年。

人行重申債市風險可控

外電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境內新增違約的公募債券規模至少達165億元人民幣,已達去年全年的九成,更直逼一六年全年的歷史高位。國際信貸評級機構惠譽早前預期,隨着繼續去槓桿,未來數年中國經濟增長每年將下降1個百分點。

不過,外電引述標普評級信用分析師李國宜表示,目前中國的債務違約規模,與其債市總量相比仍非常小,不太可能發生大規模違約情況,只要有這個迹象出現,相信很快會被當局遏制,以防出現系統性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周二重申,內地債市風險總體可控,截至今年五月底,內地債券違約率為0.39%,明顯低於內地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以及國際債券市場的違約率水平。

內地國家級智庫的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日前接受內媒訪問時表示,相信內地有足夠力量化解金融風險,又指目前內地未發生「金融恐慌」。

他指出,內地最多只是出現一點恐慌的徵兆,因此提出防止徵兆演變成趨勢。對於債市違約問題,他更形容是推進金融改革的結果,不能與恐慌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