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打擊向下炒 成效恐有限

小米在本地上市的申請聆訊據說已獲通過,港股市場下月初將迎來首隻「同股不同權」企業掛牌,加上內地在籌備推出同樣具不同股權架構的CDR,容納所謂的「獨角獸」企業上市,不同股權架構企業上市掛牌,可預見將成港股市場焦點,其帶來的效益必將受關注。

「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從來最受關注的是,不同投票權情況下只擁有「一股一票」的小股東,於面對一股享有最少10個投票權的股東,他們利益如何獲合理保障。

巧立名目榨取小股東

誠如我此前所說,縱然傳統上從來是「同股同權」架構下的市場,尤以本港為例,小股東利益又何嘗真正得到保障?不然本地市場有些上市股份便不會遭受隔鄰深圳交易所笑謔是「老千股」,在深港通開通時曾勸喻內地股民在利用深港通投資港股時,千萬要小心不要錯誤投資在「老千股」身上。

上市企業負責人無論是否享有或沒享有特殊投票權,最終還得看他個人是否抱有「企業的良心」,正如有藍籌大企業掌舵人用心經營創立的企業,一直善待股東,讓投資的股東人人能獲利。

相反,有些上市公司大股東把其控制的上市企業當作私人提款機,巧立各種名目,不斷榨取小股東利益以自肥,最終他們控制的企業業績固然毫無表現,甚至連年虧損。儘管他們企業股價因此下跌,長期浮游於毫子或仙股之間,這樣卻無損他們的生活質素,得以享盡奢華,但此前高價投資在他們企業的小股東卻如陷深淵,永無脫身的機會。

未瞄準整個勾當精髓

說到上述這個情況及所謂「老千股」,令人聯想到本地某些上市企業大股東暗地把股價不斷「向下炒」的問題。歪風自九十年代後期開始吹起,一直成為某些上市企業大股東魚肉小股東的不二法門。

筆者當年曾發表多篇文章,揭露他們「向下炒」的勾當。惟經過近20年,這種行為卻仍在市場不斷上演,從未獲壓止,直到最近,港交所(00388)才祭出制止大股東把股價向下炒的措施,禁止上市企業進行會令累計價值攤薄達25%或以上的供股計劃、公開招股及特定授權配股等行動。

港交所這些措施,成效恐十分有限,因「向下炒」繼而大幅度折讓供股只是伎倆之一,供股、批股、再向下炒,到股價低至成為仙股後,找個理由再來合股,合股之後再向下炒,無休止的再進行批股、合股,這才是整個「向下炒」勾當的精髓所在。

嚴查或停牌始可治本

因此,對慣性採用這些伎倆的企業進行嚴查,或實施停牌,甚至把進行有關勾當的負責人員繩之於法,才是根本解決「向下炒」及杜絕「老千股」的方法。

免責聲明: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許照中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證券業40餘年,曾任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及政府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等職務,現時亦是多家於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

作者:許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