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野:港股市場包容度仍優於A股

雖然近年來,A股市場接納了大批的IPO公司上市,包括企業IPO上市的時間也在縮短,但仍有不少中資公司選擇赴港上市,其中有的中資公司上市還遭遇了上市後「破發」的命運。如不久前上市的平安好醫生(01833),上市第二天即破發。在平安好醫生之後,內地企業中又有小米、海底撈等名企選擇赴港上市。

甘冒上市破發風險

應該說,企業在港股上市與在A股上市的命運是大不相同的。在平安好醫生破發的同時,基本上與平安好醫生同期上市的藥明康德(603259.SH),在A股市場卻走出了14個漲停板的走勢(截至五月二十五日)。

面對上市後截然不同的命運,為甚麼一些中資公司仍然會冒着上市後股價破發的風險,選擇港股上市呢?究其原因,主要有幾點。

一是不符合A股上市條件。A股上市的門檻相對較高,而且各種條條框框的約束很多。以淨利潤指標為例,港交所(00388)主板要求申請企業最近一年的股東應佔盈利不得低於2,000萬元,且前兩年累計的股東應佔盈利不得低於3,000萬元。至於A股市場,申請企業最近三年累計淨利潤大於3,000萬元人民幣。

雖然在「理論上」數值略低於港股的要求,但由於排隊企業眾多,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IPO公司的淨利潤指標被大幅提高,要求最近一年的淨利潤達到3,000萬元甚至是5,000萬元人民幣以上。

不僅如此,企業在境外註冊的同股不同權公司,也都不適合在A股上市。在這方面,港股方面明顯有優勢。

有利於邁向國際化

二是一些內地企業選擇港股上市也是基於企業發展的需要。畢竟港股比A股規範許多,選擇港股上市有利於企業規範發展。同時由於香港市場是一個國際化的市場,選擇港股上市也有利於企業走向國際化。

三是香港市場比A股市場成熟,新股上市破發在香港市場是普遍現象,投資者也能理性對待。

正是港股市場的這種包容性,也給企業創造了一個相對寬鬆的上市環境,所以一些內地企業甘願冒破發風險選擇港股上市。

獨立財經評論員 皮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