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盛傳將取消近四十年歷史的計劃生育政策,刺激了相關概念股熱炒。事實上,人力資源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命脈,必須與時並進。內地現正面對勞動人口下降、人口老化等問題,透過改革生育政策,配合經濟轉型,才能構建出新的增長台階。當然,針無兩頭利,鼓勵生育有其利弊,關鍵是要有完善的人口規劃,確保配合經濟高質量發展,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回看內地市場改革開放四十年,至近年經濟發展裹足不前,增長失速,深化結構改革屢遇阻礙。其中,一孩政策的後遺症,令社會勞動力日趨緊張,一個家庭,六個大人照顧一個孩子,結果孩子容易被寵壞,長大後倫理上亦要背負照顧六老的重擔,加上生活成本日益高昂,抑制了生育意欲,造成惡性循環。一六年以來,內地推出二孩政策,惟至今成效未見理想。若生育率長期偏低的問題得不到正視,長遠將影響國家經濟發展。
影響生育率的因素,除了生育政策外,隨着經濟發展,文化轉變,就如職業婦女,高學歷,令更多年輕人選擇遲婚。房價、醫療等生活成本高企,亦令年輕人對生育卻步。另一方面,內地債務高企問題仍然嚴峻,國企改革進度緩慢,製造業升級改造受挫,單靠現有資源催谷內部需求,效果遞減,若續以房地產泡沫來製造財富效應支持內需,做法實不可取,亦限制了經濟周期的自我調節能力。
中國此時檢討生育政策,合情合理。當然,取消生育限制,不等於就能鼓勵生育,只是將生育的權利回歸國民自由選擇。緊接下來的,是要為提升生育率營造有利環境,設法改善社會福利制度保障,提升全國教育普及率,拉近城鄉和地區之間的差距,避免男女不均情況進一步惡化。另方面,當局亦要提防鼓勵生育演變成人口過多,令勞動力過剩,陷入製造低端需求增長的陷阱。這既損耗天然資源,亦未能針對經濟質量並舉的需要,反令國民生活質素下降,並對醫療、教育、住屋等公共資源帶來更沉重的負擔。
全球經濟轉型,知識型社會重視新科技的應用。除了金融、房地產等傳統行業的規模外,高端製造業的發展被視為經濟競爭力的新指標,這無疑需要大量優質人力資源的供給配合。雖然此刻檢視生育政策,重新規劃人口政策,似乎遠水難救近火,但只有從勞動力供給、人口結構和教育制度等作出變革,經濟長遠發展才能找到出路,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