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國頻頻過招 全球貿易難安枕

中美貿易戰經過多輪博弈,兩國各自表列準備加徵關稅商品清單,不過暫時還是講口未動手。事實上,世界兩大經濟體貿易不平衡問題,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政府,視貿赤為洪水猛獸,要滅之而後快,只怕中美貿易摩擦未來仍是沒完沒了,令全球貿易環境難有好日子。

有評級機構指出,美國發起傷人也傷己的貿易保護主義,對美國及中國增長前景毫無好處,令人憂慮。在關稅戰中不斷擴大戰線,受影響範圍亦愈廣,即使兩國未落實加徵關稅措施,可是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單是持續出現不確定因素,已足以對宏觀經濟造成漫長的不良影響。

目前,美國每買進差不多四元中國貨,才出口一元貨品到中國,對高新科技產品出口限制多多外,更重要是美國消費至上的生活模式,例如美國的萬貨店,隨處見到來自新興市場的產品,貼着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標籤貨品更是當中之最,難怪美國去年對中國創下三千七百億美元的紀錄貿易逆差。美國人向來的消費態度都是享樂為先,要單純靠推動關稅消除數以千億美元的貿易赤字,恐怕是不可能的任務。

在美國大選期間,特朗普高舉美國優先的旗幟,視中國為假想敵,也指摘是構成美國巨大貿赤的元兇。從近期一邊揮舞貿易制裁大刀,一邊卻說願意談判,出手無迹可尋,然而,由白宮內部人事輪替不絕,換上對華貿易並不友善的鷹派人物,由鋼鋁材進口關稅,到提出五百億美元關稅徵收計劃,繼而引用「301調查」追加一千億美元關稅,行動不止咄咄逼人,也是逐步升級。特朗普那種難以預測的行徑,把商業世界的一套放在治國之上,視國與國貿易為企業角力,大家最不想見的,是擦槍走火的結局。

從來貿易戰沒有贏家,關稅更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之劣策,在美國通脹復燃,加息速度可能比預期更快,經濟風險不言而喻,只怕美國最後也難以自居是貿易戰的勝方。

全球一體化,新興市場與發達國家的供應鏈協作關係,環環相扣,一旦關稅引發物價上漲,也必壓抑消費意欲,打擊企業投資。中國以降低汽車進口關稅,放寬金融業外資持股限制,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來回應美國單邊主張,若美國不領情而一意孤行,大玩貿易保護主義,繼續損人不利己,最後只怕環球貿易及經濟復甦,隨時要齊齊陪葬。